郭金萍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科学发声能力、想象思维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能力;初中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感受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完整地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學生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学生唱得标准与否,只要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亲切的评价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学生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教学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时,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学生非常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学生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