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冲 曹永胜 于国莉 王炳强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培养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只重技能不修素质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样也给社会对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落地生根,也是学校、家长、企业多方面的诉求,为培养高素质、专技能的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关键词:国学教育 高职院校 德育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培养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只重技能不修素质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样也给社会对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在学生的德育培养中,教育部规定在教学体系中课堂德育也占了很大比例,但面对现实,高职学生的德育培养在学校方面也面临多方面的难题。
1 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目前包括有高中、中专转段、对口升学、退伍军人进修、“单招”、社会人员再提高等多方面,学生人员复杂多样,本身素质参差不齐,这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德育培养中,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课堂德育教学不能很好的适应全部学生,而分类教学师资力量浪费严重,效果并不明显。现今高职学生的德育培养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
2 高职学生的年龄偏大,世界观初步形成
高职学生年龄偏大,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归咎于社会、家庭的大环境通过应试教育过早的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定位,影响了学生本身的自我发展和人际交往,来自于社会和家庭,整体社会的不认同感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的否定,形成的世界观大多不是对自身有益的。在高职德育培养中纠正本已成形的世界观难度较大,学生的认同感低,有抵触心理。
3 信息高速发展的消极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同时网络的爆炸式发展也使得各类人员交流变得毫无困难,获得知识和其他信息变得异常快捷,知识面的涉猎范围也变得广泛,对学生自学和就业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果学生意志力不强,那网络的不良习惯将大大的影响自身,如陷入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网络赚钱等误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变成现在人们眼中的“宅男”,精神世界陷入到网络世界不可自拔。高职院校对学生德育培养同样也无从谈起。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要走出困境,需要从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入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形势,形成真正有力量、有体系的德育教育理念,引领高职学生提高素质,提高文化素养和内涵。九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试教育导致对学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培养的疏忽,已经把目光转移到传统文化上来,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解决功利主义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设立国学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全国各地“中华经典朗读活动”蓬勃开展,中小学国学课本课程,民间各种形式的国学培训班、国学堂纷纷开设,形成一股国学教育热潮。
国学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要继承和发扬,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习做人道理,学习其博大精深的内涵铸就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学习我们自己国家独有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教育即使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培养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国学教育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知识上的契合
国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礼记》记载,虞、夏、商三代都设置有大学、小学。古代国学教育不论教育制度如何变更,教育学说如何差异,总体上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架构知识体系。我们当前学习的思想品德、历史故事,自己阅读的名人传记、小说、杂志等都脱离不了我们的知识文化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贯强调以人为本,国学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尊重人性,教化人性,聚焦于人的人文素质培养。
国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知识上是契合的,我们的国学教育是在我们本有的知识体系上的发展与融合,是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挖掘,是对以前历史的回顾和思考。
5 国学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
高职学生主要以技能学习为主,但是从家长座谈、企业用工,反馈回来的建议还是环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在此,国学教育摆在了首要位置。它不仅能从知识上、故事上、理念上贴近人们思想,同时也代表了社会上、网络上整体积极向上的主题思路,有着对社会、对家人、對自身的反省和认知,这对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它积极引导学生正面的价值思考观念,形成和改善自己的正面世界观念,对社会、对企业有着积极的认识,纠正“职业之上”、“赚钱为王”的功利思想,从而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心态上摆正自己,端正了工作态度,满足了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6 高职学生国学类活动和社团建设有着正面积极意义
设立国学读书社,围绕阅读开展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等,加大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以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风土人情的关注。(包括国家层面也开始了对中华民族特色传统节日的重视,现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也被定为法定节假日)请专家学者作系列国学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借助校园环境开设国学教育专栏,鼓励学生团体自行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化沙龙、剪纸等民族工艺比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永生.国学在教育中拓宽渠道:访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会长栾传大[J].教育,2009(28):19-20.
[3]骆兵.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