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2015-05-30 11:18刘祉京
2015年34期
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农村

刘祉京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基本上都集中于“三农”问题,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促进“三农”意义重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并给出中肯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一、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

1、公共产品的定义。“公共产品”一词历史悠久,其最早的雏形来源于大卫.休谟《人性论》的相关理论。1739 年,年仅26岁的大卫.休谟(David Hume)在《人性论》提出:有些服务对个人没好处,但是对集体却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事只有集体完成。同时大卫.休谟提出并分析了搭便车这一心理的存在。

起初大家都对大卫.休谟提出的这一现象深表赞同,但是最终将“公共产品”一词明确提出是萨缪尔森于《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萨缪尔森将公共产品界定为:公共产品所指代的物品和劳务是,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因为其他任何一个人或单位的消费而减少。[1]

现在学术界对于公共产品的定义基本上都是沿用1954年萨缪尔森提出的定义,也有一些学者从公共产品的性质来界定公共产品的内涵。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第一、受益的非排他性。即不能将拒绝为之付费的个人和单位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范围内。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交易来完成的等价交换,可以将别人排除在外。如一条道路畅通后,很难将某个人排除在外。

第二、消费的非竞争性。其不会因为某个人或单位的消费妨碍到其他人或单位消费,增加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都不会引起成本的增加。我们每天在从电视上听到的天气预报就是一个例子。

2、研究公共产品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一、俱乐部理论。在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处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产品,即准公共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公共是存在于某个有限的范围内,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产品。布坎南认为,俱乐部成员所获得的俱乐部产品依赖于俱乐部会员人数的多少,当会员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拥挤,这时有的会员就会退出。即准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具有消费者偏好,提供准公共产品效率高的吸引相同偏好的人进入,反之则会衰落消亡。[2]

第二、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公共经济学研究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2009 年诺贝尔经济学将的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对公共池塘资源进行研究,探索了除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集体选择安排的自主治理模式。她认为公共池塘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人们需要建设、合理使用和管理维护,采用自主治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供所急需的公共产品、合理的进行使用,并且将它维护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并且通过建立制度,在过程中民主参与,可以得到有效的协商和沟通。

第三、科斯的灯塔理论。英国从 17 世纪以来,灯塔由私人提供和管理,政府授权私人对获取收益的船只进行收费。科斯统计了英格兰和威尔士 46 座灯塔,其中 34 座是私人投资建设的,科斯对它们各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私人灯塔使用效率高,管理好,总结得出私人提供某些公共产品是非常有效率的,公共产品并不应只由政府提供。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性

1、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性。本文既然是从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那么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分析也是题中之义了。什么为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即农村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或城市公共产品相比其具有哪些特殊性。

第一、存在不统一性,地域性强。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多,地区差异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造成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着不统一性,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如经济落后地区,对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需求强烈,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对自身价值和长远发展的教育、社会福利需要迫切。

第二、需求量大、层次性强,具有劳动力和资金的密集性。由于我国乡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3]农民生活和收入水平不同,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层次不一样,有高中低各个层次的需求,且需求总量巨大,品种繁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消耗,并且回报率低,项目回收期长。

第三、具有高度分散性。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广人稀,且处于偏远地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这就决定了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应当是全方位覆盖,这就导致农村公共产品涉及面广、内容多,高度多散的特征。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不足。虽然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已经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但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量依然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涉及到农村发展的重要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比如我们密切关注的农业基础设施,涉及到农村劳动者素质技能提高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看病难问题。因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失衡。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仍是以各级政府为主,而其他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的公共产品几乎没有。而且政府公共产品的投入存在严重的失衡,而且存在过度重复投放的倾向,没有缓解公共产品不均衡的局面。因此,就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来看,其出现了供给缺位和供给不均衡并存的现象。

3、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不当。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主要是采取以国家为供给主体的供给方式。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任务落到了乡镇政府的肩上。而乡镇政府为了在任时期能做出政绩,不得不大量举债,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但长此以往只会加重乡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压力,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缓慢。

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策分析

1、明确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质。在笔者看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实质不过是“归还农民自己的财产”。可能很多人不解,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主动权在于国家,为什么又说成是农民呢?因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国家财政,而国家财政又是来自于税收,税收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广大农民,即劳动者阶层。

2、明确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属于劳动者阶层。我们的国家,是代表全体人民掌控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然后是国务院代表国家掌控所有权,接着国务院的官员代表国务院来行使所有权,就这样,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一步步从“民有”变成了“官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全体劳动者。国家行使的是占有权,而不是所有权,它界定了生产资料的范围,其所有权也是针对这特定范围内生产资料的。只要是在本区域内居住的全体公民,都有对这个范围内由国家机构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是以人为单位的,每个劳动者的所有权是平等的。

既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有权属于劳动者阶层,那么在农村就是属于农民,那么我们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必须围绕着“农民”这个主体,而不能围绕着官员这些非主体。

3、完善相关机制。第一,建立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第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农民的参与决策权。第三,改变基层领导人的产生机制。第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规范农村公共财政管理制度。(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保平:《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解决之策》[J],决策咨询,2003(11)

[2]马晓河、方松海:《中国农村公共品的公共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问题,2005(4)

[3]冯海波:《财政紧缩约束条件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策略选择》[J],经济体制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公共产品供给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公共产品消费视角下边缘地旅游剥夺及其应对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