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珮 高娥娥 范萍
摘 要:“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词汇之一,如何顺利解决就业难问题,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利益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从多元合作视角下扭转就业观念入手,彻底改变就业主体的思想,使其与时俱进,以推进其就业能力。
关键词:多元合作;大学生;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却从未减弱,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概率。但是,大学生在求职中所存在的“观念误区”更严重束缚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从现存的观念误区入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在多元合作中探究观念转化的方法。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态度是积极的。提到毕业、工作,总会想各种办法,希望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结果却错失了合适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
1.追求一蹴而就,缺乏创新精神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多都有一步到位的思想。为求稳定,一步到位,他们把目光停留在一些如事业单位、公务员、教师等相对稳定的职业上,不愿到企业就业。还有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女生,过分恋家,乡土观念较重,缺乏创新精神。他们认为尽管有用人单位愿意签约到异地就业,却不愿远离家乡父母。甚至还有排外思想,适应社会能力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差。
2.目光短浅,忽略整个职业规划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条件只是关注工作的环境、工资、福利等眼前利益,目光短浅。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考虑少,忽略了一份工作给自己的人生中带来的真正意义,所以在现实中很难选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利益的驱使下,使他们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抱有过大的期许,这样也就加大了择业难度。
3.偏重专业对口,轻职业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在择业过程中,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甚至有更合适的用人单位招聘,也都不愿参加招聘会,投递简历。在当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只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发展,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需要大学生审视自己,克服困难勇于尝试。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却有所淡化。
4.担忧攀比心理严重,影响就业选择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总认为自己会找到一份想象中完美的工作,而不愿脚踏实地从日常平凡工作做起。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担忧找到一份工作签约,会让他们错过更好的机会。于是他们从不急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拖再拖,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一些学生就业的攀比心理也尤为严重,相互吹嘘自己的待遇好、收入高。还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的单位心理上就不平衡,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往往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也有部分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找了合适理想的工作时,自己的心理压力便会增大,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他们常常会放弃一些机会,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一切都无所谓,导致抑郁症。这些不健康心理都会影响就业选择。
二.多元视角下转变就业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就业观念的正确转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多元合作的视角下去扭转,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社会各界应大力宣传就业政策
作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不管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企业,都应该使就业信息畅通无阻,让学生更加深层的解读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应广开就业门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还可在贷款、自主创业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去工作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使大学不愿去基层或西部地区的想法有所扭转。企业也应该在招聘过程中弱化实用主义的思想,不应过分注重文凭。而应该以学生水平、能力与岗位相适应为准。去除性别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性生理、婚姻、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因素,很少招聘女大学生,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各方努力使大学生就业包袱不是那么重,可以从容选择。
2.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
学校应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设,使大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考虑。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置了,但大部分是选修课,不是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将其设为必修课。分析就业形势,用系统的观点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就业指导课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使大学四年分为不同的阶段去讲授。即一年级重认知和规划,二年级重培养基本能力,三年级重定向指导,四年级重就业指导与服务。四个阶段要有机连接,相互贯通,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3.家庭积极正确引导改变就业观
不同背景的家庭,给予大学生在就业中不同的资本资源。家庭应该减轻降低对大学生工作的要求,认识到一蹴而就的稳定是短期内不能实现的。社会资本丰富的家庭,应该打消其“啃老”的想法,未来的成功是要靠个人自身的努力完成。引导学生在就业中要有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4.个人提升认知树立正确就业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应首先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优劣势应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正确自我定位,以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同时也要勇敢面对现实,增强受挫能力。从实际出发,不把期望值定得过高,主动适应社会,把眼光放远些,处理好理想与实际的关系。受到挫折时,一定不要消极退缩,要保持良好心态,寻找失败的原因,及时弥补不足,调整好心态,争取新的机会。在择业时,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多方听取意见,经常和他人沟通,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愉快地接受所从事的职业,并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本职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化问题,要更好的系统的解决它,需要以主体本身为切入点,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借助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扭转就业观念,以此推进整个社会就业的进度。要使大学生树立起长远的就业观念,放弃过去那种“一次到位”、一蹴而就、绝对稳定的观念。择业时要看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学校就业培训中应教育学生做好“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不管是在公司工作、做公务员或在企事业单位,都要从最基层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起,只有在平凡的工作中,才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创造更好的自己。(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宇航.大学生择业观引导体系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 向玉琼.家庭背景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彭树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