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红 张治国 胡友彪
[摘 要]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根据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设计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166-02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003年、2004年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人才供不应求,环境影响评价也成为环境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1]
安徽理工大学自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以来,十分重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2],涉及“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控制工程”、“清洁生产”等相关课程知识,并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内容繁多、覆盖面广[3],这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任课教师,凭借多年的科研实践以及课堂授课经验,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探索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大纲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等特点,不仅增加了公众参与、风险评价、清洁生产评价内容等,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等也进行了修订,因此就要求教学大纲不断进行更新,教学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中补充新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方法,在保证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评最新动态,如印染循环经济理念、战略环评、生命周期评价、国家最新产业政策等内容,从全局上把握学科走势。
(二)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多种多样,大多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对案例的分析以及如何编写环境报告书介绍得很少,而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变化日新月异,导致传统的教材严重落伍。
我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陆书玉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该书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要逻辑关系,既有必要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又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扩展,但缺少工程分析及案例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参考陆雍森主编的《环境评价》、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司编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和叶文虎主编的《环境质量评价》三本教材,并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技术导则等资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4]
(三)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及时更新整合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不断发展、快速更新的技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只有32个课时,要在这短短的课时内将课程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讲授完并要求学生掌握非常困难。因此,应该结合环评工作的实践要求,最新的国内外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在保证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评动态,如引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等内容,随时把握学科的走势。另外,改变过去重基础、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介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4],如尽量降低对预测公式的推导过程的要求,注重预测公式的实际应用。同时,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技术导则等内容,适当增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是必要的。案例教学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具有以案论理、教学互动、培养能力的优点。[5]为了能让书本内容更贴近实际,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上增加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听课情绪饱满,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某化工厂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了水、气环境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如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如何选择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等等,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所学专业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
为彻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和运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对于课程中非重点章节及简单易懂的基本知识可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途径了解学生掌握状况。如在讲授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提出“预测范围是什么”、“预测时期是什么”等问题时,提出知识纲要,由学生自学后回答。也可以布置一些专题,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搜集相关资料,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组织、整理文献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如在讲授工程分析章节,结合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个人和团队去分析、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完善。这种启发、引导、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教学方式,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不仅省去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冗长问题明朗化,从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6]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的应用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一些公式推导、模型应用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在黑板上的推导演算过程,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考核内容改革
制订相对合理的考核体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试卷内容上,在以往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的基础上,加大综合应用性试题的比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全面考查学生从已知条件中寻求解题思路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课,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单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定,而将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加入考评成绩中,一般是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三、课程设计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是和实际联系得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实战演习”。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安排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次很好的检阅。
选择若干与水、大气、土壤、固废有关的公路、房地产、化工厂等项目的评价作为课程设计的题材,将学生3-5人分为一组完成某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教师对项目情况进行介绍,把基础资料发给学生;其次,每组学生分工合作,查阅参考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监测、选择评价模型、确定评价等级、给出评价结论、整理报告书,最终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最后以ppt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老师和同学进行提问并点评,给出该组成绩。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的了解现状监测布点、工程分析、污染源源强参数的确定、模型的建立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应对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日益重视的形势,我校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及时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从教学大纲、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 注 释 ]
[1] 王敏,买文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16-117.
[2] 梁媛,陈亢利,王学华等.本科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3):179-182.
[3] 蒋珍茂,陈玉成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77-180.
[4] 张春晖,何绪文,于彩虹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思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1):18-20.
[5] 牛晓霞,张宏忠,杨艳琴等.“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浅谈[D].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155-157.
[6] 王开勇,杨乐,庞玮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3-14.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