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娜 李阳唯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开展,高校本科教学取得良好成果,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大学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评教方式四个方面探析了高校本科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 ;存在的问题; 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11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而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等是改善教学质量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分析当今高校本科教学的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评教方式四个方面分析并探讨了高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对策。
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国内某高校本科一至三年级的在校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在正式调查之前,抽选了150名不同学院的同学进行了一次预调查,对问卷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进。本次调查一共发了1496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21份,有效率95%。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男女生比例为1∶3,学科分布比例为文科36.4%,理科26.4%,工科26.5%,艺术类10.7%。
2 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2.1 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专业针对性不强
根据问卷调查和对学生的访谈,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反映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陈旧,时代感差。这些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本科生的需要,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没有针对性。现行教材的质量与满意度不高,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调查问卷显示,目前学生希望教材选取的方向分别为55%的学生选择实用性强的教材,9%选择本校特色教材,22%选择专业经典教材,14%选择国外经典教材,可见高校的教材实用性有待提升。并且高校学生对于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新动态的需求很强烈,然而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在教学中很少介绍或者从不介绍本专业的焦点热点、学术前沿问题。
2.2 教学方法形式固定,师生互动少
在教学中,教学方式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没有明显区别,大部分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依旧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坐在下面听,与教师交流互动少。由于大学快速的学习节奏,加之高深的内容,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带着问题去认真融入课堂,师生互动少,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由调查数据可知本科教学目前有77%还是采取传统模式,11%采取引导启发式,6%采取课堂讨论模式,6%采取实验报告模式。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互动,不能及时引进最新科技成果,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课外拓展。其次,实验室软硬条件建设以及实习占比少,重理论轻实践,校外实践基地及校内实验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考核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考核方式单一化,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大部分仍然延续传统的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实践创新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影响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本科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各类评优、各类奖学金的评定、研究生的保送依然主要看考试成绩这一指标。而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显得无关紧要,学生各类实验实习的考核流于形式,完全依赖于一纸报告,而忽视了对实验实习过程的考察,没有起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作用。
2.4 评教方式不完善
评教是教学评估体系中的重要方面,目前的学生评价活动主要采取网上评价的方式。调查数据显示,题项“你认为评教系统存在必要吗?”的回答只有63%的学生表示是必要,还有37%的学生认为是不必要的;题项“你认为评教系统有必要的原因”的回答,68%的学生表示希望评教系统的结果反馈能让老师了解提高教学水平;题项“没有必要的原因”的回答,76%的学生表示评价系统并非是自发自愿参与教学管理活动,而仅仅是出于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成绩的评定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会改变学生的评教观念;题项“你认为评教系统应如何改进”的回答,匿名评价占比32.93%,增加评教反馈占比34.87%,说明学生对于评价的隐私性和反馈互动性有一定的诉求。由数据可知,评教系统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滞后性,由于是临近期末阶段进行评教,加之大学生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一学期制,教师针对当次评教结果而采取的具体的改进措施也只能系统地运用到下一批学生中去,对当批的学生影响力不大;评教手段强制性,评教是在网上进行,学生们只有评教才可以查成绩,使得评教这一本应主动完成的活动多了一些被动的色彩,主动认真参与评教的观念不强。
3 改善本科教学的对策
3.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专业实用性
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高校教师要不断更新上课及实习实验教材,为学生选用实用性强的高质量的教材。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焦点热点与学术前沿问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新动向和新的研究成果。
3.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加强互动引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多方式交流、沟通。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也是师生交往方式多样化的反映。对于较为高深抽象的学习内容,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尽可能使其生动形象、贴近实际,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理论性与学术性较强的科目,更多需要教师的主导与讲解。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可以形式多变、方式灵活一些,可适当引入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3.3 考核方式多元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考核方式多样化和立体化,可增加考核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考核,要涵盖思想道德素质、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能力、文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各个部分在考核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整体考核。使得学生不仅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教改后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3.4 建立适合高校特色的评教互动机制
评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顺畅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依然采取传统的领导模式,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双方互动的反馈机制。因此要使评教系统发挥预期效果,应该以学生为焦点,建立评教互动机制。
第一,在设定评教指标体系时,增设主观题选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给教师提供更实际、更有益的启发。第二,选择平时、期中与期末综合进行评价,灵活选择评教时间,及时把意见反馈给教师,以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有效避免期末评教的滞后性。第三,学校管理部门必须以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计划。采用多学期评教来考核教师,可以克服偶发性因素,人性化利用评教结果改进师生双方的沟通。
4 结 论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对学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探析,提出改进对策。从课堂教学、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出发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并改善教学评价系统、促进教学管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输出优秀毕业生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密红,李周岐,弓弼.高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8):10-12.
[2]冯继广.浅谈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21-22.
[3]甄俊芳.陕西高校学前教育本科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