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对策

2015-05-30 18:55王思懿
大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卓越人才培养措施服装设计

王思懿

[摘 要]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是当今一种技术的应用型教育本科专业,将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卓越的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以服装设计专业特色作为出发点,从其专业的角度着手,分析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模式与实施的方案等,以期有效的培养出符合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服装设计 工程专业 卓越人才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130-02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迅猛的发展与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高等院校中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是当今一种技术的应用型教育本科专业,其在人才的培养方案上应该和传统的本科显著的区别开来,也就是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战略当中,不断的强化培养的对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为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而努力。

一、培养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必要性

(一)纺织工业发展的转变

在民生工程的“衣食住行”当中,“衣”首当其冲,这就充分的证明了服装的重要性。我国服装专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裁缝到现如今的服装专业各类学士博士等,为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给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中心动力,人们在追求有穿着、能穿暖后,对于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品牌的追求成了发展的必经之路。[1]但是在当前高等工程的教育上很显然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国内如今有许多服装一线品牌在全球的范围内开始招募各类服装设计人才,有懂经营的、会管理的商务人才,有懂织布的、会染色的艺术家,有懂流行的色彩与色彩搭配的设计精英等。在新时期的纺织业中,必须转变其发展的方式,向着更新、更流行、更符合人们需求的市场而迈进,进一步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转变。

(二)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

在新中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模式基本是模仿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高校体系的规模受到大改造,按照当时中国工业的落后情况,理工类学院建设上也就随之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在工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重理工轻文化的人才结构打破了人才培养的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其并没有在根本上把人们固有的观念扭转,并且在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把文理学科的界限划开一道鸿沟,对于脑子灵活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理科班去学习,对于记忆力好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文科班去学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在本质上就无法与“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规律相符合。当人们欣赏一件不仅合体还时尚的服装过程中,根本就无法区分出当中的文理属性。因此,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对策,其重要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综合素质。

(三)人才的知识结构优化

经济的一体化,带动了商业、文化和科技的迅速融合,特别是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生存方式上有重大的改变。基于此,就要求作为现代新兴人类,必须具备有能够快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随时参与国际性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竞争能力,这不但要求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必须要有能够跨越文化领域的适应力与交流能力。[2]所以,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注重知识变成注重知识和能力。而作为一名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文与科技素质,拥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

二、基于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制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与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知识相应的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国际性视野与实践的能力,能够适应服装的工程材料、企业管理、营销战略、信息技术以及人文艺术等各个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某一个领域当中有其独特的见解,能够在服装行业及服装政府协会等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的相关机构中从事产品的研发与策划、生产与管理、工艺与技术、市场与营销等。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的内涵

1.以培养的目标角度作为出发点,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训应该接受设计、纸样、工艺、材料与服装CAD、产品以及营销对策等各方面基本的培训,并具备有服装设计与生产、营销等各方面的初步能力。[3]由于现在国内许多院校开设服装专业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传统纺织工科类院校,有新型流行设计院校,还有综合类院校,这些院校在设备、生源与师资力量各个方面侧重点都不同,其培养的目标也就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培养服装设计知识与能力优先的,也有培养服装技术水平的。

2.优秀服装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第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二,要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或者是工程技术中所需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基本知识与理论;第三,要有良好的环境、品牌、质量、安全及服务等意识;第四,要具有扎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及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行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的趋势;第五,要掌握服装的纸样、款式、工艺及设计基本的方法、原理及技能,并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理论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要具有独到的创新精神;第七,要了解行业相关发展的方向与发展动态、应用前景以及行业标准、市场变化等;第八,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交际能力,有团队合作意识与跨国际发展的视野及野心。[4]

三、服装设计卓越人才的培养方法与具体对策

(一)课程设置企业化

制订各实践的教学大纲,仔细挑选实验的教学内容,整理实验项目可以用添加、完善、整合等方式,对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要遵守实验实训项目应用性的原则,把专业的教学与企业融合,添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应用性课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根据我国人才市场的要求来开展专业课程,关注市场的需求,随之应变。

(二)采取“双体实训”的模式

构建“双体实训”的模式。 “双体实训”包括技术实训和关键素质的训练两个体系,在培养服装行业的设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实训是指以服装的专业技术实训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它的开展与组织需要根据实训项目的实战性进行,让学生在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学习服装行业的新技术,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一些技术要点。关键素质训练是指培养学生关键素质的教学体系,通过一些实训与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商业伦理、系统思考与有效沟通的关键处理能力,让学生在职场上能够随机应变。

(三)实施双导师制度

想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操作能力与职场能力,就必须实施双导师制度。学生在毕业之季需要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任务,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校内的教师与企业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才能完美地完成任务。企业的实训导师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与指导学生现场操作,监督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指导学生写论文,与校内的教师一起把关论文的质量。

(四)加强校企的衔接工作

根据校企合作、不同的专业和企业的实践教学背景、教师资源等,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校企的衔接工作。企业也要做好保障措施与相应的工作,建立专业的组织团队与相关的规章制度,学生的实训导师让优秀的工程师担任,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场所、设备与实践机会,把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好,并保障学生的安全等。[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制订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人才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内涵,转变教学的模式,制订人才培养的方法与对策等方面,培养出高技能综合性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 注 释 ]

[1] 纪晓峰,陈东生.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J].纺织服装教育,2012(5):547-549.

[2] 王潮霞,王春莹,田安丽,付少海.纺织行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3(1):301-303.

[3] 李艳梅,谢红,夏蕾,王燕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发展新思路[J].纺织服装教育,2013(1):114-116.

[4] 俞俭.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524-526.

[5] 孙荪.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961-96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卓越人才培养措施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卓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
经管类卓越人才校企培养模式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农业院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