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探究

2015-05-30 10:48:04江红
中国市场 2015年39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大学生

江红

[摘 要]本文对青海省三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意识;现状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087

1 研究目的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为适应21世纪对高科技人才素质的需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丰富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高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组织性、纪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是否能科学合理、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体质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青海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其目的在于为青海省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合理有效地开展起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青海省三所普通高校(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学院)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0人(一、二、三年级各100)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2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10余篇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文献。

2.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89份,有效率为96.3%。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从表2可知,有83.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且有15.9%的被调查者表示出很愿意的心理意愿,男生多于女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占16.7%,女生多于男生。反映出青海高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3.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及频度安排

通过表3、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较高,但活动频率不尽如人意,每周平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次以上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63.3%,男生多于女生,仍有36.7%的学生每周只参加0~1次课外体育活动,女生多于男生。从投入时间方面分析,有78.8%的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还有21.2%的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仅在半小时以内。

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但锻炼时间较短,锻炼的质量不高。还有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所要求的每周不少于两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3 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分布

从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呈多元化倾向,大多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爱好及对组织者的好感来进行的。由于男女生在身体素质及心理变化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得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需要存在着差异,表现为男生多以球类等强度较大、对抗性较强的集体性项目为主,女生则以健身操、羽毛球等简单、轻松对抗性较弱项目为主。

3.4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并维持体育行为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体育行为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

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其排列顺序为兴趣爱好、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健美减肥等。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对比分析可知,男生的体育动机更突出“兴趣爱好、增强体质”,女生则以“健美减肥、兴趣爱好”为主要动机。说明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有选择地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增强体质。另外,学校规定的体育达标也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起到激励促进作用。

调查还表明,由于身体素质和自身运动条件的限制,一部分学生把通过考试作为参与体育行为的被动动机,尤以女生居多(56.4%),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体育课的应试教育痕迹。

3.5 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的组织形式

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一般有单独参加、自由组织、班级或学校统一组织和体育俱乐部等形式。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的主要形式是班级、学校统一组织和自由组织,表7表明68%的男生更喜欢组织的方式,而女生中的73.2%则更倾向于被动统一组织。分析认为,差别来自于男女生客观存在的身体差异及掌握运动方法、形成运动能力的差异及传统观念中对男女性别的角色定位导致的心理差异进而形成不同习惯。

调查中还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满意学校课外体育行为的管理状况,认为学校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行为中发挥的功能不充分,组织比赛的竞技性过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不成熟,经常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大学生仅占10%。而事实上大学生们比较热衷于加入体育俱乐部、体育锻炼小组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希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专门指导。

3.6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3.6.1 场地器材不足

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和基本前提。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场地设施的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调查显示:青海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为18800人,青海师范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万余人,青海民族学院在校全日制学生为8000多人,根据实地了解,这三个高校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均活动场地9~11平方米的要求,学校经常出现体育馆、篮球场人满为患的现象,现有场馆无法满足广大锻炼者的锻炼使用要求。

3.6.2 就业压力过大

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样就要求毕业生专业知识务必要过硬,计算机、外语水平考试等级越来越高,而体育成绩不用那么高,只要及格就好。被调查者中,余暇时间学外语、学电脑的人数较多,占用时间较长。

3.6.3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工作滞后

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是随意性的,体育教师有目的的辅导少,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导致他们的锻炼效果不明显,进而挫伤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6.4 其他因素

调查显示,没人陪伴,没兴趣,怕脏,怕累等因素也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的阻力。尤其是电脑的普及,导致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上游戏和聊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转移,淡化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青海省普通高校课外体育行为整体上看有积极明确的动机,希望通过课余锻炼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并以此为途径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成主流。

(2)青海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明显不足,实际锻炼的次数、锻炼的时间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3)青海高校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集中在三项球类上,女生趋向于健美操。

(4)课外体育行为开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场地器材不足。此外,学习外语、计算机等因素的影响,没养成锻炼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还有需要专门的教师指导。

4.2 建议

(1)学校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学校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得到改善。

(3)加强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工作,组建各单项体协或俱乐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江平.青海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探讨[J].科技视野,2013(24).

[2]王学强.青海省普通高校藏族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1:48:42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33:12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3:45:28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07:57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9:18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①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3:13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探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