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典型化

2015-05-30 10:48吴心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

吴心怡

内容摘要:《坎特伯雷故事》是现代英国文学的奠基之作,乔叟利用典型的矛盾冲突折射出新旧交替的时代风貌,取得巨大的现实主义成就。本文将对书中主要的三对矛盾冲突及其典型化进行分析:首先,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分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其次从人物所讲述的故事中,探讨关于女性地位的争论;最后,从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分析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的碰撞。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 乔叟 矛盾冲突 典型化

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的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和阶级关系开始解体,带来政治权力向新贵族的位移。社会矛盾在这样的氛围下被激化,从政治到文化都处于激烈的变革中,《坎特伯雷故事》就是在变革和矛盾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无论怎样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尽数囊括无限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但是,乔叟在书中用典型环境——作为叙事框架的朝圣旅程和典型人物——30个不同阶层的香客,将现实生活中掩盖了的矛盾暴露出来,分散了的矛盾集中起来,冲淡了的矛盾强化起来,实现了三对主要矛盾的典型化。

一.鲜明的人物群像和阶级冲突

在等级森严的中世纪,朝圣也许是唯一把不同阶层的人聚集在一起的环境。故事的开头说道:当四月飞甘霖渗透了三月枯竭的根须,沐濯了丝丝经络,触动了生机,使枝头涌现出花蕾。春日清新之景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也非常自然地引出朝圣的开端。人们在这里暂时脱离了封建等级的束缚,作为平等对话的主体畅所欲言,鲜明的人物群像也就在对他们的外部描写中和故事中跃然纸上。

乔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可谓不余遗力,在858行《总引》中对人物的描写就占到672行,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女修道院长“讲得一口文雅的法语”、“不容许小块食物由唇边漏下,她手捏食物蘸汁的时候不让指头浸入汤汁”;自由农“为人热情”,家财万贯“面包和酒都是最上等的,家中进餐总有大盘的鱼面糊”。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贬低和讽刺,比如对长满白头脓包的教会法庭差役的描写:凭借法庭的权威营私舞弊勒索钱财,却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这位差役是香客当中最丑陋的角色,他讲的故事也相当猥亵,可见作者对他的厌恶。英国文学批评之父德莱顿对此评论说:“香客的故事的内容和体裁,以及他们讲故事的方式,完全适合他们各自不同的教育、气质和职业,以至于把任何一个故事放到任何另外一个人口里,都不合适。”骑士讲述了一个典雅的中世纪爱情故事,没有教养的磨坊主讲的是粗俗的市井故事,这些都适合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人物在讲故事的同时,故事也在反过来塑造人。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性格迥异的香客们时不时发生口角之争,用故事来彼此讽刺攻讦,这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冲突充分地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当磨坊主讲述了一个木匠戴绿帽子的故事后,木匠出身的管家听了很不高兴,说“你那粗野的醉酒丑话少讲点吧,损害人的名誉是很不该的”,并用一个不折手段的磨坊主遭到报应的故事予以反击。“经过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中世纪,磨坊主和封建主庄园中管理粮食的管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处于冲突之中。”同为教会人员的法庭差役和游乞僧也相互辱骂。可以看出,这些冲突主要发生在正在崛起的商业阶层内部和不同派系的中下层教会人员之间,是中世纪英国社会突出的矛盾的真实写照。乔叟巧妙地把分散的冲突集中在几个故事中,实现了阶级冲突的典型化。

二.女性地位和婚姻关系的讨论

《坎特伯雷故事》中有许多和婚姻有关的故事,包括《巴斯妇的故事》《学者的故事》《商人的故事》《自由农的故事》等,这些故事表达了对婚姻关系中男女地位的不同看法的对立和冲突,引发了香客对婚姻关系的讨论:夫妻之间谁应当取得统治权,什么是夫妻间最理想的关系。

这场深刻尖锐的争论由巴斯妇人引发。她先介绍了自己的五段婚姻:前3任丈夫因年纪老迈不能满足她的需要动辄遭到她的打骂;第4任丈夫在外面有情人,她一气之下将他打死了。他们之间的冲突暗示了女权对男权的抗争,冲突的结果都以巴斯妇人的胜利告终暗示着女权的胜利,表达了女性拥有对自己命运的主宰权的愿望。

牛津学者和商人对巴斯妇人进行了坚决的回击,讲述了两个体现了男权色彩的故事。商人的故事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郎成为60岁的老爵士泄欲的工具。牛津学者的故事中,“女主人公格丽西达是一个寄托了所有中世纪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规范的人物,她以自己对丈夫的无条件服从诠释了丈夫是妻子的头这一基督教和父权制思想”,他们都认为婚姻生活实为男权的伸张,作为妻子就要一切听丈夫的摆布。

女权思想的提出和对于婚姻问题的争论,折射出中世纪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方面女性在顽强诉说对权利的追求,为在婚姻关系中和男性交往取得平等地位不懈斗争;另一方面,不断世俗化的基督教也在努力协调两性的地位和教义中的女性形象。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而加以崇拜,还是对女性容貌和身体的美的描写,都表现了欧洲中世纪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重视”。

但是,重视女性并不代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作者们也经常游走于赞颂与谴责的双重立场。在早期文艺复兴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对智慧、坚贞的好女人的赞扬,也可以看到对贪财好色的坏女人加以斥骂。这便可以看出欧洲中世纪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重视与轻视这两种态度的对立统一,这便构成了欧洲中世纪文学作品中对待女性的双重态度。《坎特伯雷故事》中明显地具有这种双重性,书中有对凶悍泼辣的巴斯妇人的戏谑、有对风流贪欲的商人之妻的鄙夷、也有对明达贤惠的慎子的赞许。虽然香客们各抒己见,但乔叟也没有将作者的意志强加于某一个人物身上借他之口得出结论,而是作为一场探索式对话,把不同观念而全都包容在内。

三.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的碰撞

《坎特伯雷故事》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曙光之作,体现出和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思想完全不同的世俗性和解放性。这首先体现在书中蕴含的大量市民文化因素当中,商人精打细算、见多识广;帽商、木匠和家具商“每一个看来都配做好市民,可以在议事厅上做居高位,每一个都是能干的人”。这里对市民和财富的赞颂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反映了中世纪新兴的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和愿望要求。其次体现在书中宣扬个性、反对禁欲的人生态度。英勇温和的武士、年轻活泼的侍从、见多识广的海员都凭借自己的聪明和狡黠张扬着人的本能欲望,行使追求自由快乐的权利,和教会的禁欲思想针锋相对。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必然是根源于时代生活的,在14世纪的英国教会的统治达到了顶峰,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渗透到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乔叟的创作深受此影响。基督教文化传统贯穿整部诗作,作为全书的叙事框架的朝圣之旅就是寻求精神家园的活动,香客间的对话和故事也有对《圣经》和基督教传说的大量引用或影射。但是权力带来腐败,教会的黑暗统治和神职人员的贪污腐败使得民不聊生:托钵修士见钱眼开,连贫苦的孤儿寡妇活命钱都不放过;卖赦罪券的人为了骗钱伪造圣物无所不为。对他们而言,宗教己经成了谋生的工具,美诗和弥撒不过是敛聚钱财的借口,丧失了其精神上的含义和追求。

书中流露出的宗教思想和进行精神探索的主旨,和宣扬人文主义并不排斥。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对神学本质的认识还未达到科学理性的程度,因此是从神权否定人权、神性否定人性的角度表现神学体系的不合理性,书中对市民文化、个性肉欲的强调就是对宗教思想否定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现实主义反过来又增强了文学作品中所进行的精神探索,有利于艺术地表达基督教思想,因为正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和多彩的社会现实使他的精神探索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书的最后,作者让一个正直崇高的牧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宣扬通过忏悔摈弃罪恶、追求永生幸福可以看做是作者对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的协调与总结。朝圣是精神探索的象征是宗教思想的体现,而香客是现实生活的代表,精神上的探索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与冲突之本质是现实主义对人的关怀。其实基督教思想本身就蕴涵着对人的关怀这一思想,早期人文主义者只不过在继承基督教对人的精神关怀的同时也吸收了市民文化中对肉欲对财富的赞美,远没有像18世纪发展到否定上帝的地步。虽然乔叟的信仰思想已经超越了被教会扭曲了的基督教思想,具有新教的对个人内心虔诚的关注和对人文主义者对个人、对现世生活的肯定,但是他毕竟具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具有一切探索者都会具有的迷惘与徘徊。

四.结语

书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阶级冲突、女性地位和婚姻关系的争论、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的碰撞这三对矛盾折射出14世纪的英国所面对的多重选择的激荡和矛盾的尖锐,这正是《坎特伯雷故事》成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的重要原因。作者在书中没有试着给这些矛盾和冲突一个具体的解决方式,只是以开放式的话语来引发人们的讨论和间接表达自己的思考。这就为读者留下了自己的创作空间,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从已知的故事和旅程中每个人都有对未来发展的判断,从已知的矛盾冲突中每个人都有对价值观的判断和接受。这是乔叟对读者的个性的肯定,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流露。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还在于他留下的关于矛盾的讨论历经几个世纪依旧经久不息,阶级矛盾、两性矛盾、信仰矛盾在今天仍然存在,人们探索之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探索本身,这一开放式的过程也许正是其巨大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朝圣的长旅[M].史亚娟.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2]坎特伯雷故事[M].方重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英语文学之父 杰弗里·乔叟[M].肖明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坎特伯雷故事》与《十日谈》[J]. 肖明翰.国外文学,2003(03)

[5]浅析欧洲中世纪女性形象的双重性[J].李嗣茉.文学教育,2011,(09).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
从《欢乐颂》看都市情感剧的叙事新景观
家庭伦理剧中的叙事模式与类型分化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以矛盾冲突引导科学探究活动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刍议《智取生辰纲》的写作特色
浅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
浅谈初中课堂师生矛盾冲突的成因与应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