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芳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课程方法,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热情;师生关系;合作交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数学课堂模式绝不是仅仅依靠模仿和记忆,而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记忆、自主实践、自主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拥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也会不断提高。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具体材料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先说出答案为学生设置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阶段性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合适榜样,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教师可以寻找与学生相似的人作为学生的榜样,还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情况,树立起不同层次的学习榜样,如计算能手、辩论高手、进步超人等等。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自由和机会。只有当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高昂、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够有效地投入自主学习中,才能够与教师、学生积极地交流,才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不能板着脸去训斥学生,而要从心里尊重每一个学生,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要创设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学习程序、评价、纪律等方面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合作、发言的时间,通过教师讲解、合作学习、自主作业、集体讨论、表演等综合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问题形成和解决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注重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首先,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过程。教师要提出学生感兴趣、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究的状态中。当然,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學生大胆质疑,这可以通过课前思考、课堂思考和课后思考几个方面来实现。
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探究中,在合作交流中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并给出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制作图像、反馈交流、提出问题、展示观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首先让学生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制作,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再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和交流得到的信息进行提问,最后让学生观看全部同学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调整自己思维,学会将自己的思维引向深处等,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热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注重问题形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等方面出发,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靳玉乐.自主学习[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