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悦星
[摘要]诗歌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朗读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22
诗歌作为中职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魅力的诗歌教学必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素质。虽然现在大部分教师已逐渐认识到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但我国目前的诗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诗歌教学程式化、诗歌朗读随意化等缺陷。不进行美的赏析,不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就体会不到诗歌的美和其中孕育的思想情怀,也就得不到诗歌的思想熏陶。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诗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有意思”的课堂,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是很期待的。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拓展课文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具有更高的故事性,就会让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诗歌的内容“有意思”,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回忆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周瑜与赤壁之战,然后再围绕学习重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探究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二、重视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品味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因此,中职语文诗歌教学应重视朗读教学。
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一首好诗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诗歌诵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朗读,更不能以背诵代替诵读、代替理解,而应该带着审美情感去体验,带着审美乐趣去记忆。
诵读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要求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入角色,做到与诗人的心声合拍、共鸣,情绪、语气、表情都要到位。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要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在朗读时才能一步步地向诗人的心灵靠近,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比如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要联想诗人“独立”橘子洲的心境,读出昂扬振奋的豪情来。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取配乐范读,以声情并茂的诵读来感染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领读、讲读、指名朗读或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一步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生鉴赏诗歌,通过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生应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在学法指导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分清类别。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这是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的。
2.抓住诗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诗眼就是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我们便可以理清诗歌脉络,理解到诗歌的内在意蕴。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它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歌的欣赏。抓诗眼有很多技巧,诗眼或存在于中心句或出现在标题上,常表现为动词、形容词等形式。如舒婷的《致橡树》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诗歌的中心句,是可以称作“诗眼”的句子,它明确表达出作者的爱情观。
有些诗歌没有很明显的诗眼,但多数名诗有名句,这名句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师生共品名句,从而牵动对全诗的欣赏。
3.启发想象,再现画面,领悟意境。古人张舜民曾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往往是从生活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湘江秋色图”和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教师要启发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诗中画面,去领悟诗歌的意境美,用另一种方式对诗歌进行理解。
总之,诵读和鉴赏是诗歌教学的两个基本又重要的策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