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绍波
[摘要]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运用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受教者,它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宽容、理解基础上的,这一温和的教学方式更易被受教者接受,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因而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将赏识教育融合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37
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高中学生坦言,“数学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其原因除了高中数学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复杂性之外,还与高中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一般意义上来讲,多数高中数学教师都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的推导与运用等方面,很少去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内心情感等。并且“一刀切”的统一授课方式也导致很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力不从心,他们内心被尊重、被宽容、被理解的愿望难以达成,课堂学习效率必然不高。而赏识教育承认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了学生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愿望,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差异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之上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基础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前提。
比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平面向量”这一章共涉及五个模块的问题,分别是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在数学课堂上,则可进行差异赏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简单的运算,就可适当进行肯定,“你的学习态度非常好,继续保持下去,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的”;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题掌握一些简单的综合题型做法,即可表示鼓励,“你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错,继续努力下去,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数学成绩好、逻辑能力强的学生的创新性解题思路,应得到教师的赞扬,“这是一个不错的解题思路,老师都没想到呢!”如此,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策略,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可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二、及时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每一个高中生而言,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肯定的言语、赞美的眼神都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每一句赞美都会被学生无限放大,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赏识,有利于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只有及时的表扬,才是最有价值的表扬。高中数学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发现学生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甲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就可在其表现较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学生乙回答的问题比较有创意,就可在其回答完之后进行赞美性点评;学生丙在全校体育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就可在运动会结束后及时给予表扬……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时,本着公开、及时的原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性赏识,提高学生的辨识力
万物皆有度。有的教师陷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无限的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实则不然,只赏不罚容易演变成为不负责任的教育,容易降低学生的辨识力,甚至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必须本着理性赏识的原则,掌握赏罚的尺度,注意赏罚的艺术。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我始终坚持以赏识教育为主,但赏罚分明。只要发现学生有错误,就找机会指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比如,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我发现一位学生的试卷上关于“导数”相关问题错得比较多,于是,我利用课间操时间将该生叫到办公室,首先指出了试卷上的错误,并帮其分析失分原因,还专门为其讲解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生活中的优化问题等与导数相关的系列问题。如此,该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我帮助该生补习了功课。
总之,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运用赞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新教学方法。我们相信,赏识教育的理性运用,必然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袁园.赏识教育在中学生课堂管理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3.
[2]杨翠霞.赏识教育的内涵及运用策略[J].河南教育(高教),2013(6).
[3]姚香玉.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上旬),2012(4).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