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益华
摘 要:中职主题班会课,是在老师引导下针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育的德育活动课程。精心设计高效的主题班会课,是提高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的前提。
关键词:中职;高效;主题班会;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8.3;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2-01
提升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有利于中职生成长成才,让他们学会智慧地生活。精心设计主题班会课是提高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的前提。最近,我设计了一节以“友善”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课,试讲时邀请了专家和同事听课,课后自己感觉效果不怎么好,专家和同事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这些问题,引起我的反思:怎样设计中职主题班会课才能提升教育效果?在主题班会课设计过程中,主题如何切入?流程如何设计?资源如何取舍?活动如何选择?对话如何深入?观摩了同事的主题班会课,我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一、注重班会主题针对性,突出实效
主题班会课有明确的主题,如果仅从主题出发设计活动内容,不免会大而空。主题班会课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围绕主题,针对中职学生生活、思想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困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好问题切入口,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真正贴近学生实际,达到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困惑,提升生活智慧,自觉践行的教育目的。问题虽小,但小中见大。“小”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或道理。“友善”这节主题班会课设计时,我选择了学生感到困惑的“扶与不扶”这一话题作为切入口,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悟友善、学会友善。
二、注重流程设计逻辑性,严谨提效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主题班会课设计应遵循德育的一般规律设计活动流程,环环紧扣,逻辑严谨,体现由体验情感、加深认知到激励意志、引导行动的德育过程。以“问题”为主线设计主题班会,一般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活动内容设计要紧扣主题,注重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关联。如果思路紊乱,就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不能建构认知,教育效果受到影响。“友善”主题班会课设计了“体验友善”“感悟友善”“学会友善”“传递友善”四个活动环节,体现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内在德育逻辑。
三、注重活动资源典型性,精选优效
主题班会教育资源取舍很重要。典型感人的教育资源,能够产生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而普通的资源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效果一般。因此,要精选活动资源,优化教育效果。第一,要紧扣主题选择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资源,精心选择,深刻思考这些资源的教育内涵,透过生活现象深入分析资源反映的典型教育意义。第二,要贴近中职学生生活,精心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感人的教育资源。第三,资源形式要多样化,资源形式有图片、视频、音频、文字、动漫等,尽量避免活动资源形式的单一化,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友善”主题班会课上,我运用动漫、视频、图片这些形式的资源,呈现形式富于变化。
四、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创新增效
中职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選择主题班会形式要善于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乐意接受的活动形式。时代在发展,网络时代人们的活动方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青少年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性。生动活泼的、富有时代感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主题班会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生搬硬套,应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友善”主题班会课我设计了微博调查、微信访谈、QQ聊天视频互动这些新颖活动形式,拓宽了主题班会活动空间,运用互联网技术让课堂与社会生活即时互联。
五、注重师生对话的深刻性,追问显效
对话是教育的本质。主题班会课对话教学活动是师生心灵交流的过程,师生对话的深度关系到教育的效果。追问是启迪学生智慧,提升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友善”主题班会课上,我引导学生围绕“扶与不扶问题”由感觉、感受层面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进行追问,由发现问题层面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层面进行追问,设置假设情境从当事人、旁观者、专业人士以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视角层层递进深入追问,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迸发智慧火花,深入探究问题,自我感悟。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做学生知心朋友,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深入学生心灵世界,触发学生情感,唤醒学生情绪体验,引发学生心灵强烈震撼,激发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智慧的灵光,适当点拨,解释疑惑,升华感悟,生成智慧。
六、结束语
中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成长中有许多烦恼,这些烦恼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因此,要精心设计主题班会课,提高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玉珍.浅析德育中知、情、行的辩证统一[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2]张克龙.主题班会课的生成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