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潁 周明
【摘要】本文对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基于就业岗位的需求分析,引入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以网络数据库课程为例,进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针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考核和评价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使课程的评价体系更客观和科学,确保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就业导向 层次分析法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相关理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 L 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1】,是一种把复杂的问题建立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两两比较、判断和计算,获得决策因素的权重值,最终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劣排序的评价方法。
2 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评价模型构建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应用的范围很广,与教育结合主要在对教学活动效果评价方面的为主,将其应用到面向岗位的课程内容的考核方面,是一个新的尝试。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学内容要与行业岗位对接,可以尝试将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需求划分为若干的学习任务或情景,并根据改任务情景与行业岗位的契合相关度来标度权重,最终得出本门课程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有效的考核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
2.1 结合行业岗位的学习任务提炼
按数据库相关岗位工作流程可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模块,按高职课程的特点,将所需基础理论贯穿其中,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的原则。
图:网络数据库技能学习内容结构图
1.2建立层次结构
图:网络数据库构建层次结构
1.3 构造相关因素的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后,要得到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就需要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一般采用1-9 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将专家两两比较的定性描述进行量化。
1.4 矩阵的一致性校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对于构建的一致性矩阵,有:
当CR<0.1时,可以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1.5 各因素权重计算
为了确保网络数据库课程评价量规的公正性,可以计算N位教师对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2 算例分析
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数据库》课程为例,结合课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由多个专任教师和企业一线指导教师、课程组组长等6位打分专家,用AHP算法进行计算后,得出学习各任务在课程学习中所占权重,如下表:
从分析结果看,技能考核的权重占0.694,职业素养和学习态度的权重相对持平,这符合企业对高职学生既注重技能水平,又注重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态度方面的考核。
结语
新的考核体系,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几点:
(1) 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从始至终围绕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宗旨进行,因此在构建评价标准第一步的建立层次结构时,应充分与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人员剖析专业目标岗位任务,提炼与一线岗位相关的课程工作任务。
(2)进行评价时,可以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由不同的评价者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如:针对学习态度内容,可以由小组组长和教师综合评价,针对技能考核部分,可以由教师及企业项目经理共同考核,针对不同的打分者可以通过设置其权重进行综合考核其评价值,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学生综合素质。
(3)传统考核体系,针对学生某方面技能缺失时,只以及格线作为考核标准,然而如遇到其缺失部分正好是企业岗位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该学生将不能胜任该项工作。因此,改革的评价体系,应针对学生能完成课程所有任务的情况,如遇到某项考核内容不能顺利通过,则应由教师指导等手段,令其改期再次进行考核,直至考核通过为止。
新的考核体系,基于就业导向和引入层次分析法针对与行业岗位关系密切的高职课程的评价体系,从结果上看是科学的,系统的,能充分全面考核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卢洁莹. “能力本位”职教课程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6,(3):18-20
[2]常大勇,李念伟. 经济管理数学模型【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12
[3]耿方方,阮晓龙.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模糊综合评估【J】,2011,(7):6220-6222
[4]潘潁,周明. 高职高专课程教育质量评价量规的设计与研究【M】,中国-东盟博览,2013(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