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工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的特点,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特殊阶段,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极其重要,成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而网络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正反双面的影响。文章将着重分析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网络对其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对网络引发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会化;人际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0.20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化社会的主要群体,生活已与网络紧密相连,加之由于大学生自身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特点,使其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而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其该阶段社会化能否顺利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1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互动与交往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交往是彼此信息传递、情感流通的手段,透过交往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人际交往包含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首先需要满足的。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交流的顺畅,使情感上得到满足,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大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人际交往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重视,而他们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一项针对高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超过一般的大学生认为广交朋友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帮助。85.1%的学生择友的条件是志同道合,相互鼓励。59%的学生喜欢与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交往。在网络社会中,它所采用的方式只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一些特有的网络语言而已,并不能够真正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才会更健康、更快乐。反之,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无助等。
2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网络对其人际关系的双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类已进入了一个网络化时代。当代大学生是走在社会时尚前沿的群体,他们具有极强的接纳新事物的能力,也具有发达的学习能力,网络的出现对他们来说必定顺其自然成为自己的社会化的新型场所。统计报告表明,我国网民中10~29岁的占66.7%,另就网民身份来看,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33.2%,远高于其他群体,其中大学生网民约占6.4%。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多种网络应用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通过QQ、微信、微博、BBS论坛等途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得到了新型的突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技术人员也必将发展出更多应用去取悦网络的“宠儿”——大学生,因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只会愈加突出。
2.1 积极影响
2.1.1 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新型人际关系
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都在校园里进行,周边的人和环境都有局限性,然而网络并不局限于固定地区和固定领域,透过网络,可以结交许多地理距离远的人。认识的人范围越广,越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全球新闻,了解社会热点,也有利于大学生打破现实局限的条件增长见识,还能够与网络中其他人进行紧密的交流和互动,认识更多不同角色,从而提高自身人际认知能力。由于网络非“面对面”式的交往,使得人们觉得在网络中能更轻松地建立关系,不必顾虑相貌、社会地位、年龄差异等现实人际交往的因素,从而建立一种平等、相互信任、无歧视的新型人际关系。
2.1.2 网络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交往需求,有助于大学生合理表达情绪情感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求,渴望发展人际关系并被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在当今各种竞争突显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心理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一方面有着极强的自尊感,好面子,遇到问题不愿给身边认识的人倾诉,另一方面却没有足够的抗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很容易一蹶不振。正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个体心理健康也受到威胁。而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大学生在网络情境下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人际互动,说出自己内心的压力、苦闷,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并宣泄不良情绪、舒缓心理压力等,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顺利地与现实中他人进行人际交往。
2.2 消极影响
2.2.1 网络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障碍
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导致与社会上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减少,导致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络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现实中的人际互动,省时省力的非面对面交流受到个性较为懒散的大学生们的青睐,越来越少地与周围的朋友进行必要的人际互动,久而久之,若是离开网络就会有一种孤独感。除此之外,大多生将注意力和个人兴趣专注于网络,这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心理,也会导致精神萎靡,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毕业。
2.2.2 网络交往引发大学生信任危机在网络这个二次元的虚拟世界中,交往双方并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交往方式和内容等不会给自身的形象、声誉带来威胁和不良影响,从而使网上交往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淡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学生几乎每天上网的占41.5%,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占 25.6%。长期沉溺于网上交往的大学生,会对现实人际信任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在现实社会中易于陷入人际信任危机,这种网上人际信任危机影响了现实人际交往,导致在现实人际交往中自身真诚感的缺乏和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造成信任危机。
3 若干建议
3.1 社会层面
(1)政府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尽快建立网络行为监控机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法规,使网络行为有法可依。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在网上发表违规文章及散布垃圾信息的大学生及时给予警告,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自律抗诱能力,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共享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正确发挥媒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健康适度使用网络。政府和社会在组织媒体宣传报道时一定要注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正确导向,多一些品位高、科学性强、人文底蕴深厚的节目内容,少一些无聊、庸俗、肤浅的内容。同时加强网络等媒体信息的引导和监控,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3.2 学校层面
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情况,正确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让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与侵蚀,从而减少大学生不良情绪。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校园网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和运用网络文化知识,鼓励他们做网络文明的实践者、网络资源的开拓者和网络家园的创造者,使大学生的人格、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3 个人层面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对互联网络的认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和正确的人际交往观。网上交流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道德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大学生应正确处理网上交往与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关系调整认知结构,正确地评价自己,清楚、全面地认识网上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利弊,把握现实人际交往原则、规范等要求。在网上要学会尊重他人,自觉维护他人的利益,不要侵害别人的权利。倡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自身网络道德,健全自身人格、陶冶自身情操、强化法制观念、自觉抵制网络消极信息,为把自己建设成一个守法遵纪的优秀网民而努力。
4 结 论
大学生社会化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关注与大力支持,努力为大学生社会化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在此过程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视尤为重要,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重要内容。网络的高速发展对社会化过程中的大学生起着正反双面的影响,作为掌握了先进信息技术的大学生,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与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完成社会角色由学生到社会公民的转变过程。因此,要发挥网络对人际关系积极方面的影响,尽量避免危害,使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加自信,从而更好地完成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吴丽.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浅析[J].成才就业,2011(5).
[2]宋娟,代劲.网络浪潮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J].内江科技,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