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教育部相关精神,南京邮电大学于2011年正式启动“卓越计划”工作,出台了《推进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方案》。通过对2015届“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和普通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分析调查结果,对提升“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分年级、分层次培养策略。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129
2010年6月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南京邮电大学作为“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第一批2011级“卓越计划”学生经过四年培养,已经临近毕业,这批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状况如何?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他们的职业胜任能力有何优势,还有何缺失?带着一系列问题,课题组进行了调查和走访,以期将调研成果运用到“卓越计划”培养全过程。
1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职业胜任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了个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个体特征与职业活动的契合程度。已有研究对职业胜任力的界定涉及“个体对自我职业动机、价值观、职业身份等的识别能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体获取社交网络的能力”三个方面。通常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了五个模块,即学习与知识、身心素质、品德与发展、管理技术技能、表达与沟通能力。
2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2015年5月课题组在南京邮电大学2015届“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以下简称“甲组”)和普通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乙组”)毕业生中分别发放了300份就业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97%。对比之下,“厚基础、重素质、扬个性、求创新”为目标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落实在就业工作中,体现了较大优势,但是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和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学校就业指导、人才培养方面的诉求,值得我们深思。
21就业问卷反映的主要问题
问卷的1~17题是选择题,现摘要其中比较典型的选题举例,其中后3个选择题中,甲、乙组的选择非常相近,课题组作了合并分析。
(1)“是否已经落实就业单位(或考取研究生)”,甲、乙组的结果大相径庭(如图1),甲组的就业人数是乙组人数的两倍多,说明甲组的就业状况远远好于后者。
(2)“毕业去向打算”一项中(如图2),乙组中选“不断找单位,到满意为止”占1718%,选“先不就业,继续考研”的占893%,这两项合计占2611%;而甲组中仅1333%选择这两项答案。——说明乙组超过1/4的学生定位偏执、过高甚至不找工作,而甲组学生就业定位相对合理,在考研、创业、出国等途径上拥有更多自信。
(3)“能接受的最低月薪”一项中,乙组选“3000元以上”占756%,甲组的期望值则更高,“3500元以上”占9267%。——说明大多数毕业生的薪酬期望高于实际,求职必然受阻。
(4)“面对就业形势,首选何地工作”一项中,两组591人中3486%选“回家乡工作”(这些学生主要来自江浙沪鲁的发达城市)、3435%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两项合计692%,而选“西部或乡镇”仅占052%。——说明近70%学生把工作定位在大城市,漠视西部或乡镇,局限了就业出路。
(5)“最想进入的行业”一项中,甲组选“IT与通信行业”占5067%,乙组选此项答案的则更高,占5601%。——说明半数以上毕业生囿于专业对口,就业范围狭窄,拥挤热门行业“独木桥”。
(6)“应聘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多项选择中,选“缺乏面试技巧”占335%,选“没有工作经验”占6311%。——说明本科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技巧,与企业要求严重错位。
22开放式问答题透露的学子心声
问卷的18、19题是开放式问答题,比较真实地汇集了学生的心声。主要反映是:
(1)就业面窄:面向本科生主要是一线技术支持、销售等岗位,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女生求职更难,要想找到高质量且专业对口的职位概率很小。
(2)心理压力大:普遍感到求职过程非常痛苦,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尴尬、打击,心理非常受挫。
(3)选择盲目:面对苛刻的招聘条件,有的人手足无措,不知应对;对于职业岗位分类、具体的岗位职责,一点都不清楚就盲目投简历。
(4)缺乏经验:没有高学历,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应聘技巧,没有特殊技能,加上没有足够思想准备,到处投简历却“石沉大海”。面试技巧和语言表达欠佳,在面试中发挥也不太理想。
(5)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比较枯燥空洞,很难学到实际应聘中需要的面试技巧、职业礼仪训练等。
调查中发现,与普通本科专业学生相比,“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在就業心态、就业意识、就业技巧、成功率等方面,都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素养而造成职业胜任能力欠缺的弊端仍然存在。
3提升“卓越计划”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的路径
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通信信息学科为特色的省属重点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己任,获批“卓越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和对该校“卓越计划”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应该深刻认清就业形势严峻、生源质量下滑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应该反省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缺失。为了提升“卓越计划”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全校上下应以促进学生未来持续性发展为导向,把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就业教育和引导提上重要日程。
31大学三年级
大四毕业双选工作即将来临,未雨绸缪,应尽快全面启动就业宣传。
(1)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定位毕业去向:考研、就业、出国留学、考公务员等。严格考察志向考研学生的质量,不要“一窝蜂冲研”,劝退基础薄弱的学生专心学业、准备就业;要求考研学生两手准备,在认真备战的同时积极参加就业应聘行列,不要错失良机。
(2)利用就业指导课、大小班会以及个别谈话等方式加强就业动员,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校正就业期望值,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抗挫能力;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维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
(3)引导学生早做职业规划: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做好从事管理类、技术类还是营销类岗位的方向选择;思考就业的地域、行业、薪酬等问题,合理定位;根据不同岗位的任职要求,督促学生取长补短,强化专业技能和表达能力;精心指导学生做好“个人简历”(应聘自荐书),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聘技巧。
(4)组织学生聆听各类企业的宣讲会、学长的就业经验交流会等;可邀请相关人士为学生开设就业形势、就业技巧与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讲座。
(5)开展诸如简历设计大赛、模拟面试、制作就业主题班报、礼仪常识问答等活动,营造就业氛围,使就业观念深入人心。动员并引导学生利用暑假去企业实习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增加砝码。
(6)要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头转变就业观念,成为求职应聘的榜样;落实就业宣传责任制,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7)广泛联络与“卓越计划”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积极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收集并及时发布各级公务员和企业招聘信息;对志向考研的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学生扩展思路,多渠道求职,避免扎堆现象。
32大学一年级、二年级
就业指导工作,是起于新生入学、贯穿在校全程的基础工作,对大一、大二年级而言,不存在为时尚早的问题。“卓越计划”专业所在学院、相关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时间优势,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1)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并完善职业规划,制订近期与长远目标。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恰当定位毕业去向,对是否考研,就业地域、行业、岗位的选择上早作考虑。每学期结束时,指导学生对职业规划进行修改与调整。
(2)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不是鼓励兼职,而要做好就業的思想、心理和技能准备,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扎扎实实地完成学业。辅导员要教育指导学生将巩固学业与未来求职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增强求职本钱。
(3)拓展“完成学业”概念的内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操作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开展职业模拟活动,强化就业意识。
(4)经常性地进行就业宣传与氛围营造,重点是宣传就业形势、校正就业观念、增强心理素质、指导就业技能;帮助学生确立主动求职意识、“先就业、后择业”思维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
4结论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卓越计划”宏伟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笔者以多年积累的就业工作经验献言献策,希望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推广出去,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桂华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3)
[2]邓艳华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