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丹
摘要:实验室不仅是科研与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针对民族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特点,分析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革策略,以确保实验室的发展符合民族院校的特殊性。
关键词:民族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aboratories a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la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but only the cradle to foster innovative talents of the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management of libraries in national universities,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 in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trategies, which ensures the suitability of laboratory development for the traits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ational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Mode of Laboratories, Strategies
0 引言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创新实验活动的重要基地,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然而多数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都相对薄弱,对接受新知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反复的学习实践,这就要求各类院校要重视实验室投入和管理力度,因此,实验室管理工作是民族院校教学管理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民族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间接影响了民族院校在社会的形象声誉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1 民族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1.1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大部分民族院校的实验室都是以专业来设置的,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均由院系管理。在这种保守的体制下,只是从各院系的需要来建设实验室,而不能从全院角度开展规划,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考虑和全局意识,管理上松散庞杂。实验室建设力求全面,使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在采购大型仪器问题上,各院系都力争专项经费,致使资金难以发挥有效用途。另外,在实验室设备的协调利用上,实验室的各管理部门相互推诿,最终导致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
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实验课程不重要,是理论课的附带的任务,更有部分院校仅重理论而轻实践,在人才引进上,也随即只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却忽略实验室的人才互联配备。并且,大部分高校实验员的技术素养仍欠火候,对仪器的性质、特点、规格及使用方法不够了解,对仪器的科学管理也难以正规到位。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师的再培训,忽略实验员培训,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兼之在客观待遇上实验人员与教师同样存有差距,致使优秀人才不愿意加入实验教师队伍,同时加剧了实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1.2 实验室综合利用率低
实验室主要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场所,也是为部分科研教师提供仪器设备科学实验的地方。但有的教师占用实验室的资源给学生上理论课,致使科研领域的教师不能按计划进行项目实验。教师平时课时量多,课外科研时间更是难于达成,实验室也只有在学生上实验课时使用,造成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低下。
2.3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部分院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室无法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无法创建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无法购置正常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及易损耗品[2]。目前,高校尚未出台实验有关的经费投入的运作机制,经费投入不足则导致院校实验室无法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实验室建设远未达到与实现良性循环。加之高校筹措资金的渠道比较单一,无法争取多渠道经费来源。
1.4 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漏洞,存在安全隱患
每个高校实验室基本都设定有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普遍存在安全规定执行上落空的现象,一些计算机实验室电源线乱拉、插座严重负载;尤其是一些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的使用问题更显突出,比如部分有毒性的药品按照检定应单独存放于一个药柜、并必须上锁,避免与非相关人员发生风险接触。还有部分高危易挥发药品,存放时应该以多层塑料袋实施保护、并要封紧封口,在这类药品实验过后,要将废弃的塑料手套单独存放于一个垃圾袋,而且需要经由专门处理,以免危及他人。
2 实验室管理的改革策略
根据民族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制定实验室管理改进实施对策,具体管理框架结构图如图1所示。
2.1 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实验室功能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学科发展,统筹考虑长期建设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将实验室分为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以科学实验研究为主的科研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创新平台、实训基地;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将实训中心进行调整、优化和整合,改变设置小而全、分而散的状况,避免重复建设的弊端[3]。推进实验室中心化管理模式,在学校层面上设立实验中心,实验人员和实施经费相对独立,统一管理系部实验中心。涉及两个以上专业使用的实验室均成立中心,由学校或系部统一管理,例如,在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基础上成立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和电子实验中心等。在同一实验中心,通过提取同模块与同类型课程实验项目的个性和共性,突破课程的界限,重新组织实验内容,剔除相近或重复实验项目;按照实验室功能集约化管理,保持设备和场地基本稳定,对一些设备分散、重复设置、功能单一的实验室进行整合。
2.2 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
民族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在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充分重视实验室人员在教书育人、设备维修、管理协调、资源配置、科技攻关和对外开放服务等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着理论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实验系列的高学历人才或相关专家成为领域带头人;给优秀实验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和仪器厂商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辅导和各種培训,以开阔其知识视野,拓展其知识层面;制定实验室服务三农的相关方案,推出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考评及进出机制,使实验室做到良性优势运行;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管理队伍。为提高实验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学校要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相关课题,一方面帮助管理人员完成课题,在熟悉仪器使用方法的同时提高仪器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完成课题探讨发现更为高效的管理实验的方法和途径。
2.3 健全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关键因素。只有建立和完善制度,才有可能使实验室获得效运行。民族院校应根据国家的实验室管理条例,联系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易毒物品的登记和使用制度等,并公布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全院师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实验,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流程化。同时更新网站上的相关信息,做到能随时查阅相关条例,有据可循。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任务的重中之重,应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卡片,做到有物有帐。及至设备仪器的领用上,实行责任制,要求各个指导教师做到“谁领用,谁负责”。实验耗材要按照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耗材的浪费。化工实验所需化学药品和试剂种类相对较多,若各个实验员单独管理,则面临工作较为繁琐,建议学院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对于常用的化工药品,由实验员自行管理,但涉及到有机溶剂或易爆易燃品等,则必须严格遵行“领多少,用多少”的原则。实验结束后若有剩余药品即交由管理库代为保管。这样既能防范安全隐患,又能节约实验成本。对于易制毒品,则需结合“双人双锁”原则,领取时需向负责实验的院领导审批,并做好确认备案记录。
2.4 逐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实验室不仅要对学生的开放,还应该要对学校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开放。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实验仪器开放使用办法,与有关科研单位达成互惠互利协议,无偿或有偿使用实验设备;邀请国内外相关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工作;邀请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在科学研究课题方面进行合作研究,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学术队伍研究素质。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进入实验室,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并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持续进行。除此之外,高校实验室还可面向社会开放。对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实验内容、使用实验室的相关人群等问题都应该制定相应的条例进行协调规范,尽可能保障实验室运行的高效性和持续性。实验室对社会开放,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互助共享功能。
2.5 增加实验室运行经费
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校需要持续投入实验所需的材料经费、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费用和实验管理经费等。目前,包括民族院校在内的各高校存在开展正常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开放性实验等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增加、仪器使用损坏率高或仪器维修费用高而不敢使用实验仪器、尽量减少使用仪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有的实验室存在运行经费不足的掣肘因素[4]。特别是贵重实验仪器,在超出维保期后,维修费用高昂,导致出现少用或不用设备而使设备虚耗受损现象。为确保实验室有序、高效运行,应制定规范的实验室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及绩效评估制度,按需提供足量的运行经费。在每学期末,各实验室要做好本学期实验室运行经费的审核与汇总,做好下学期实验课开课计划、预期实验室开放情况计划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等运行经费的预算,筹报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并在下学期实报实销。
2.6 进一步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具有危险品操作的相关专业,每年新生入学后,必须对新生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学习,为今后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做足充分准备。对有毒有害的药品要重点强调,并给予安全警示标识,随时培养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推行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责任制。危险废弃物应统一安排、妥善处理,严防污染。实验室的仪器要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教师要首先按照规程操作,对于违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人或事要进行相关处理。教师结束使用实验室时对实验室的水、电、气要进行检查,在每天下班之前实验员要再一次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是否漏关,确保实验室的预期规定安全。
3 结束语
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受到建设资金、运行经费、管理者和生源质量等诸方面的影响,各个民族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只有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实验室成功的管理案例,才能跟上时代快速更新变革的步伐。民族院校还要加大加强实验室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其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构建创新性与开放性实验平台,保证民族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民族院校向综合性大学方向的长足迈进和进取实现。
参考文献:
[1]贺拥军,张兆基,王鹏翔. 民族院校实验室管理长效机制思考[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7):109-111.
[2] 李海琳. 加强民族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J]. 科技信息,2011(25):136.
[3] 王强. 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67-74.
[4]谢安建,王礼贵.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71-27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