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健
2014年新的译林版《英语》五六年级教材同时开始,每册书的第一个单元的Story Time均别是一则经典童话故事。分别是《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Ciderella》《The Kings new clothes》和《The lion and the mouse》本文就以经典的童话故事教学作一探讨。
由于这些故事孩子们耳熟能详,因此在教学时在内容的理解上没有问题,但有时实施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扫清生词难词的障碍,或者就语法现象重点讲解,从而忽视了语篇故事教学;又有些老师把它作为纯故事教学,或让学生听故事,或播放动画片,不设计任何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会复述故事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
那么如何进行这经典童话故事的教学呢?本文就这一类型的课进行探索。
一、故事前阶段活动
在故事教学前,教师有必要针对故事涉及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设计一些导入性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相关故事人物角色和基本词汇,为顺利了解故事情节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六上《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则故事时,课文首次出现了过去时,因此在教学故事前要有意识的进行这一内容的铺垫。
Task1:Play a game, follow me. I can dance, I am dancing. I can swim, I am swimming…
Task2:Ask and answer: PPT展示动画,问What is he doing? He is walking. 动画暂停问What did he do?引导学生回答He walked.
再如,在教学六下《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则故事时,在导入课文前出示lion和mouse的图片,让学生描绘,引导学生说出:The lion is large, the mouse is little. The lion is strong, the mouse is weak… 并进行生词large, weak, sharp 的教学从而为整个故事教学渲染了气氛,为下面的故事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故事呈现阶段活动
在教学此类故事时,不应该只重视文本理解过程,而忽视语言的结构学习以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1.突出绘本故事特点,巧用书本图片资源
例如在教学五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这一课时,本文的重点句型为There be…以及 This … is too…笔者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把课文的所有图片按顺序制作成PPT,然后一页一页往下翻,看一幅图说一句话: 1 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 2 There is a house…十四幅图片出示完了,整个故事也学完了。
2.借助课文的线索,开展随文学习
在教学时既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也可以教师边教学边扫清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诵读的障碍,或提供一些关键词句,或出示几组相关图片,请学生给图片排序并讲述故事。这样,既能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Cinderella》这一单元时,我就根据故事内容的推进,准备了六个wh-问题。①Wheres the party? ②Who cant go to the party? ③Why? ④Who helps Cinderella? ⑤When does Cinderella have to come back? ⑥Whose shoe do the girls try on? 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们对整个故事也理解了。
三、故事后的延伸
故事讲完后,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对故事的遐想之中,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一些巩固理解或拓展应用活动。
1.故事表演
学生们喜欢故事,同时更乐于表演故事。因此,在教师的引导和铺垫之后,学生对故事进行表演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2.故事复述
对故事进行复述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可利用图片,先要求学生进行分段式的简单复述。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出整篇复述的要求。
3.故事改写或续写
改、续编故事就是鼓励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可以改变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改编整个故事,还可以续讲故事,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这样既提高了操练强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完《The lion and the mouse》后,我就让学生续写一个故事,下一次当mouse 碰到困难时,lion是如何帮助他的。
四、结束语
以上便是我对新版译林教材一点故事教学的一些初步探索,由于新版教材实践的时间还很短,很多想法还不是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