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分析

2015-05-30 18:11:24廖雪芬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家庭功能相关性心理健康

廖雪芬

【摘 要】目的:分析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分析,为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家庭干预路径。方法:以《幼儿心理健康量表》、《家庭功能量表》量表,对213名幼儿监护者、教师等有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幼儿心理健康总分(21.74±11.67)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行为障碍、性格缺陷、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其它障碍、交往缺陷、不良习惯,家庭功能总分(64.61±8.99)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角色、问题解决、总体功能、沟通、行为控制、情感控制、情感介入;心理健康总分与各维度评分与家庭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总分=0.340×家庭功能总分±0.11×0.340×家庭功能总分,心理健康总分与家庭功能总分相关性从高至低纬度分别为社会适应不良、其它障碍、交往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性格缺陷、不良习惯。结论:该地区四所幼儿园内幼儿表现有较强的交往缺陷、不良习惯,改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交往缺陷。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家庭功能;相关性

幼儿时期是认知发展最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期,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良好的幼儿时期教育,有助于健全其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积极上升的个性[1]。本次研究试探讨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附近四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群抽样,抽取2014年2月~2014年5月,213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例、103例,年龄1-7岁、平均(4.5±1.0)岁,大班76例、中班80例、小班57例。来源:城市199例,农村14例。家庭结构特点:核心家庭158例,单亲家庭4例,主干家庭8例,联合家庭38例,重组家庭4例。留守儿童28例。父亲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例,初中25例,高中及中专70例,大专及以上117例。母亲文化水平:父亲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27例,高中及中专70例,大专及以上111例。纳入标准:①所有问卷均完整,有效;②家属知情同意,认知、精神正常;③幼儿身体状况良好,无原发性精神、认知障碍,如小儿痴呆等。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主要分为《幼儿心理健康量表》、《家庭功能量表》[2-3],参照其它学者进行修改,以符合地区实际情况,使问卷信效度达到0.78。问卷均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第三方人员完成,不采取任何暗示性的语气进行调查,仅对受试者提出的疑问进行必要的解答。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分布

幼儿心理健康:情绪障碍(3.71±2.23)分、性格缺陷(4.60±2.53)分、社会适应不良(2.42±2.51)分、行为障碍(5.47±3.44)分、交往缺陷(1.69±1.73)分、不良习惯(1.62±1.47)分、其它障碍(2.23±2.14)分,总分(21.74±11.67)分。幼儿心理健康维度评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行为障碍、性格缺陷、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其它障碍、交往缺陷、不良习惯。

家庭功能评分:问题解决(11.40±2.48)分、沟通(9.45±2.13)分、角色(12.54±2.10)分、情感反应(7.02±1.54)分、情感介入(5.10±1.32)分、行为控制(7.05±1.57)分、总体功能(12.05±2.47)分,总分(64.61±8.99)分。家庭功能评分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角色、问题解决、总体功能、沟通、行为控制、情感控制、情感介入。

2.2 相关性分析

以家庭功能作为预测变量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障碍、交往缺陷分、不良习惯、其它障碍与家庭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总分=0.340×家庭功能总分±0.11×0.340×家庭功能总分;与家庭功能总分相关性从高至低纬度分别为社会适应不良、其它障碍、交往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性格缺陷、不良习惯(见表1)。

3讨论

我国政府明确将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范畴,所有适龄幼儿均需接受学龄前教育,但受教育水平、重视程度、传统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幼儿期教育水平仍差强人意,幼儿园教育更注重进行基础认知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也缺乏理论指导,心理引导依赖于幼师经验水平。研究显示,该地区幼儿园内幼儿表现有不同水平的交往缺陷、不良习惯,有报道呈幼儿心理健康受年龄、幼儿期教育水平、地区教育观念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尚无科学的量表可测,难以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此次研究显示,该地区有幼儿的家庭情感介入、情感控制功能较好,新的核心家庭比重高、父母文化水平较高,情感更细腻,善于表达,但角色、问题解决、总体功能欠佳,这与父母参加社会工作时间尚短但照料精力不足、核心家庭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较重的照料角色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社会适应不良、其它障碍、交往缺陷与家庭功能水平密切相关,提示家庭功能可预测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反之,若能提高家庭功能,则有助于改善幼儿心理健康水平。

从以上研究来看,需特别关注幼儿交往缺陷问题,照料者应多陪伴小儿进行户外活动,除幼儿园玩伴外,还应与其他幼儿建立紧密联系,以提高其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3):22-26.

[2]李荣风,徐夫真,纪林芹,张文新.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的初步修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7:996-1000.

[3]王星.《幼儿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编制与使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2:61-64.

猜你喜欢
家庭功能相关性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功能相关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40:23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37:34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