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云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阅读能力低下、阅读兴趣淡薄的问题。阅读方面的薄弱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失分严重,从而丧失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本人将从多个角度来阐释自己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31
新课改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无论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或是诗歌鉴赏,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充足的阅读量,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教师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清楚现代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我发现现代中学生阅读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2.阅读时间严重不足。3.对阅读的重视度不高。4.不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呈现如此现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1.课堂教学时不够重视阅读教学。2.缺乏一套自己的阅读教学和讲解的方法。3.限制了学生阅读的自由,禁锢了学生的阅读天性。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阅读兴趣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呢?首先,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经历和阅读成果的机会,积极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之间形成一股阅读风气,从而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知识储备为其推荐适合的文学读物,可以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述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课下更要与他们积极沟通,与学生交流阅读体验,互相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这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给学生更多自由的阅读时间
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们的课业也越来越繁重。再加之大多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理科成绩的过分偏重,学生不得不每天沉浸在数学物理的茫茫题海中,能用于阅读的时间已是凤毛麟角。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常阅读、把阅读习惯融入生活,让学生学会抽身于茫茫题海走进阅读的美妙世界,鼓励学生在课后的闲暇时光,甚至是晚上入睡前的十几分钟都能拿起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品读一番。
此外,我们教师也应该主动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尽量少布置甚至不布置课后作业,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留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中去探索另一个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内涵、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仅仅能考高分的机器。
三、提高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
站在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角度,我深知现在仍然存在很多对阅读不够重视的教师。当然,这种不重视也有着深刻的根源。首先,教师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阅读,总觉得文章十分简单易懂,完全没有需要讲解的地方。可这样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领悟能力毕竟有限,很可能在教师认为通俗易懂的地方犯迷糊。所以教师应该多听学生的心声,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学生们的困难所在。
再者,许多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度也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学生没能正确认识到阅读能力的考查在考试中的比重,大多数学生都觉得阅读能力的体现就只是在现代文阅读那十几分中,这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一张语文试卷中每一道题都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不论是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还是作文,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其次,学生一遇到稍微晦涩难懂的地方就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抵触阅读,缺乏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这方面意识的培养。
四、积极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不擅于阅读,因此也就不知道怎样给学生讲解阅读,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教师们缺乏一套自己的阅读教学和讲解的方法。所以很多教师上课都采取“一言堂”、“念教参”的方式,这严重地打击了学生们对教师的信任以及对阅读的兴趣。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呢?
首先,教师要养成常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当中积累知识经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抒发方式。只有教师自身对阅读有了深刻的理解及独到的见解,才有可能把文学作品中的精髓灌输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揣测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的发言,从中发现他们理解的误差和独到之处。当然,任何方法的形成都离不开归纳总结,教师还应擅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解放学生阅读的天性
阅读本是人的天性,只是很多人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或是在难以卸下的重负下失去了这项本能。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而要成为他们阅读的“引路人”。那么,怎样来做好这个“引路人”呢?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要急于对他们的观点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更不要去过分限定他们的阅读范围。其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让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尤其是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所以教师不应过于主动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应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品读,从而获得属于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相反,如果我们过分干预学生的自主阅读,或急于求成地把所谓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只会让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最终丧失自主阅读的能力,求知兴趣也与之一同熄灭。
最后,引用于谦《观书》中的两句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阅读本是乐事一件,书卷正如人们的朋友一般,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热爱阅读之人自然是读书不倦、乐在其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有信心将阅读带入学生们的生活,将无数阅读带来的乐趣传递给每一名学生,培养一批又一批意趣高雅,风格率直,热爱阅读,擅于阅读的现代中学生。
当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毕竟,不管是阅读量的积累还是对作品的认知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