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摘 要】珍珠不同于其他宝石,她来自肉体,是唯一与生命相连的珠宝。原生态的本质使得她在整个宝石界独一无二,显得天生高贵而又华丽。这是自然的本质、生命的本质。
【关键词】珍珠 珠宝 历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216
从古至今,珍珠都被人视为无价之宝。形态各异、如丝绢般光泽的珍珠,一直都是纯洁、高贵的象征。珍珠不同于其他宝石,她来自肉体,是唯一与生命相连的珠宝。原生态的本质使得她在整个宝石界独一无二,显得天生高贵而又华丽。这是自然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人类似乎与生俱来就有对珍珠着迷的性情,这种性情或许早已融入到了骨血中,世世代代流淌、传延……
1.珠胎蚌母,含英孕华。珍珠的出生,是蚌母经历痛苦孕育而来,通过不断的包容、裹覆,最终成就珍珠浑圆的形状和晶莹的光泽。也许是因为无法想象,生活在泥沼中的贝壳竟能生出如此晶莹剔透、灿烂滑润的珍珠,所以,千百年来,围绕着珍珠的来历,人们赋予了它无数浪漫而美好的神话和传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每每读到李商隐《锦瑟》中的这一句,我们都会被字词间透出的美丽传说所感动。传说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南海之外的大海中生活着一种鲛人,虽然她们的外形与人一样,但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落的眼泪却是美丽的珍珠。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2.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一直视珍珠为宝物。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珍珠一直被广泛地用于手工艺品、个人装饰以及王室服饰。从现存的某些从传世之作中,我们就能大致地勾勒出一段关于珍珠的历史——中国人开始用珍珠作装饰的有记载历史可远溯至周朝,据《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我们祖先已开始将珍珠作为珍贵礼品互送往来,同时还出现了以贩卖珍珠为业的商人。秦汉以后有关珍珠的传说、典故的文字记载更是比比皆是。据考证,汉代的海南已盛产珍珠,有“珠崖郡”之说。
汉武帝时期的宠臣董偃,幼年时家境贫寒,就靠与母亲贩卖珍珠为生。13岁时,董偃成为馆陶公主的家臣,后来,就凭借掌识珍珠的本领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到了宋代,手工业的空前发达促成了人工养殖珍珠的出现,人工养殖珍珠的技术,甚至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宋代对珍珠的使用使珍珠的不同凡响表现到了极致,如在苏州发现的北宋珍珠舍利宝幢高达1.22米,其中镶嵌的珍珠灯饰达到了惊人的32000颗。而到了明朝的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中国珍珠的年产量最高达到2.8万两(相当于437.5万克拉),不仅可以供皇室及国内达官贵人、富豪享用,甚至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和中国历史很多贵重物品一样,中国历史上的珍珠主要是官采官用,对百姓采珠用珠有着严格的控制。清朝时期,官府对珍珠的开发和使用控制得更加严苛,甚至采用了高价收购的方式限制珍珠在民间的流转。从现存的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清朝的后、妃的冠、帽、头簪等都喜欢缀满大量的珍珠。
3.自古以来,珍珠一直是珠宝首饰中的佼佼者,她总能给人以健康、豁达、纯洁、幸福和长寿的精神寄托。珍珠与玛瑙、水晶、玉石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在国际上,珍珠与钻石、红蓝宝石、金绿宝石、祖母绿、翡翠一起被誉为“五皇一后”。因此,千百年来,珍珠的光辉一直闪烁在帝王的皇冠、贵妇的装饰、佛像的宝座上,成为东西方身份、权力、高贵和财富的象征——中国历代王朝视珍珠为国宝,是皇家独享之宝。
慈禧对珍珠的喜爱,甚至可以说达到了贪得无厌的程度,这一点从其死后所陪葬珍珠的数量也可见一斑。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棺内铺垫的金丝锦褥上镶嵌的珍珠就有12604颗,遗体盖的丝褥上铺有一钱重的珍珠2400颗,价值132万两白银。遗体头戴的珍珠凤冠顶上镶嵌的一颗珍珠重达4两,大如鸡卵,价值2000万两白银,而棺中铺垫的珍珠尚有几千颗,仅遗体上的一张珍珠网被就有珍珠6000颗。 口中含有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
4.东方的珍珠开始在欧洲大陆流传开来。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皇爵、贵妇等上流社会人士无不慷慨地将珍珠用作个人装饰品以荣耀自己。统治者相互之间竞相奢侈地使用珍珠,甚至立法禁止大多数平民佩戴珍珠首饰。16世纪中叶,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立法规定人们按地位、等级来使用珍珠。
珍珠向来与玉并称于世,被人们称为“珠宝皇后”。圆美,丰盈,莹润,流转,这些由珍珠的形态而获得的独特审美感悟,成为了沿袭至今的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追求,乃至文化传承的载体。
珍珠有大美,大音希声,大美却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