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娟
[摘要]在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教师责任重大。分析课堂德育教育的不足,理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27
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而言,用社会上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思想影响学生,并且让学生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学校德育具有社会共同性和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单纯的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单纯的社会需要对于新一代青年也变得苍白无力,甚至成为青少年逆反和抵触的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整体结构。
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1.教师的认识程度不足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概念不是太理解,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这就导致许多教师教学时只注重理论知识,认为道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责任,和自己没有关系。课堂教育不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缺陷。
2. 德育教育保障机制缺乏
学校在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考核的时候,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评价教师的能力和评职称的时候,更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而对于教师的德育教育方面,仅仅是一个大体的标准,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评定规则,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甚至没有一定的标准,即使有规定,一般也没有将这个标准作为考评教师的标准。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1.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反映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论题,他认为教育和教学是互通的,教学如果脱离了道德教育,那么便成为缺乏目的的方式,但只有道德教育而缺乏教学,则是缺乏手段的目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同这个观点,他提出教学和教育之间是互相渗透的关系,教学具备教育意义,而教育则透过教学过程来完成任务。爱因斯坦有关教学的研究中,也有其独到的见解,那就是只有专业知识的教育是远不够的,它可能会让学生变作有用的机器,而非能和谐发展的个人。因此,重视德育包括社会伦理和准则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基本。杜威认为,要改变粗暴的德育方式,换以渗透所有学科及整个学校生活内的间接德育法来替代。
2.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教育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实施准则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准则点明,我国应培养以德育为首的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只有持续增强教育服务者的德育渗透观念,扎实落实国家的教育准则,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督促教师更好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掌握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服务者要把目光放到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跨世纪的人才上,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学科教育。
3.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
教师做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就是学科教学,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渠道。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平均每天有6—8小时直接与教学联系,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进行德育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放弃德育渗透,那么所谓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谈不上了。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劲头,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这将会更好地指引他们去探求新知识,形成作风严谨、求真顽强的道德修养,促使他们更加刻苦努力。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将挖掘潜能、传授知识与德育渗透完美结合,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能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内在支持。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应该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实施;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不应当有强加和说教的感觉,应当做到扎实有效,春风化雨。
4.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
过去我们过分强调知识、方法,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甚至在部分人心中还有德育应当为教学让步的思想,这实际上是没有把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持怎样的态度,通过什么方式,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同样学生的价值观、情感也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只有把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够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学生。
三、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1. 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过去我们在做德育工作时,往往把学校德育工作交给“三支队伍”,即政教处(德育处)、团委、班主任,其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效。只有学校党、政、工、团、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一般工作人员协同作战,才能做好德育工作。全员育人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依据本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渗透德育,这种教育是其他教育途径很难替代的。健全组织机构,为课堂德育渗透提供外界驱动力和保障。
2.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
(1)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方式是直接课堂教授,也是教师教授学生技能、开发学生潜力以及增强他们认知的基础形式,是最常用的教育方法。课堂直接讲授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灌输学生正确思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增强道德认识。德育渗透的原则是紧扣教材,以事实真相为出发点,将知识附于正常的讲授和锻炼中,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让学生接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果只是生硬地将知识抛给学生,那学生可能不会接受,也达不到好的效果。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分析人物形象,有效利用教材实施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日常行为等的宣传教育。德育不但要结合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最佳的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结合点。所以,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多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在渗透德育时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除了传统课堂教授之外,还有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涵盖面很广,内容和样式也很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开发学生的心智,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能培养,实现多重的教学价值。由于第二课堂形式的特殊性,可以把德育的内容和思想建设的要求蕴藏在活动中,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达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教育的效果。课内外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准备相关环节,将教授的内容灵活生动地融入活动中,这样就会把思想教育作为一个小环节在日常教学任务中完成。教师也要结合自身班级氛围和学生的个人情况,根据教学内容,挖掘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枯燥的思想教育融合进有趣的第二课堂中,让学生在集体活动里自然而然地学到东西,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还可以结合班集体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学校在进行校风建设的时候,可以指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去辨别是非,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当学生无法分辨事情对错或者是相互之间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教师适当地给予一些启发和提示,切忌武断下定论或者是简单粗暴地灌输。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符合主题的班会、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其教学的效果。
3. 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
无论教师教授的课程是什么,教学方式怎么样,终归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情感、态度、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教师要避免以往单一的任务想法,要讲正气,讲学习,树新风,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既要在学术上传授知识,又要在行为上做出表率,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还有些教师不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别人的行为标准很高,对自己的却很低,对学生恶语相向,工作上不负责任,更有甚者还参加聚众赌博,经常表现出消极思想。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教师所带来的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都有可能伴随学生终生,对学生的人生走向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教师自身的人格秉性,甚至会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个性培养产生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单单是会教书,更重要的是会育人,只有先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才能做一个好榜样。
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储备基地,学校更应当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让他们在具备高水平文化知识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既要使基础道德教育建设落到实处,又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进行思想道德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科学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目的。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