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农村教育中升华

2015-05-30 10:48:04葛红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耐心农村教育师爱

【摘 要】面对农村的生活环境,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很多教师郁闷、彷徨。那么,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也正是因为农村信息闭塞,知识匮乏,农民意识形态落后,才更需要我们为他们注入新的活力,需要我们丰富的知识、我们创新的意识,需要我们为他们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教学。只要我们调整心态,具备很强的享受能力和善于自我调节的能力,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持有客观的辩证的能力。农村教师更因该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关键词】爱心;耐心;信心;农村教育;升华;师爱

叶圣陶说过:“因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陶行知一生的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用心做教育。把教育工作当做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需要用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勤耕苦作,播撒爱的种子。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重任。维系师与生的是爱,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用爱做教育,让爱在农村教育中升华。

一、要有爱心

师爱是依恋的心情,是奉献的精神,是极端负责的态度,具有强大的能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常会令人终身难忘。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需要真心地付出。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低,无论是家庭条件好差,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迫切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盏盏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颇为感动,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爱不等于迁就。教师的爱,不完全等同于母爱,她比母爱更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把爱洒向每一为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的才能,了解他们的欢乐,了解他们的忧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努力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求亲近老师的,没有一个孩子不期待老师的厚爱,教师就要作为一轮太阳,把阳光洒给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乐意接受他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渗透在“严”中的希望和关注。这种以爱为基础的严格又限不定了“严”的内涵,是积极的严格要求,而绝不是消极的挖苦、体罚。一要严之有理。经如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就非常严格。二要严之有度。教师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时,一定要注意到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智力发展也不同,往往提出要求后,总有学生做不到位。这时,如果教师非常恼火,训斥甚至体罚学生,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学生并不会有多大改进,老师因此会更加生气,也会因无奈而苦恼。我认为严格要求不等于“一刀切”,而要严之有度,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不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三要严之有爱。在教学活动中,有时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但又必须是以爱为出发点,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心,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师爱要有方,应该是严与爱的结合。

二、要有耐心

教师要能够忍耐,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社会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不专心地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或者由于一些学生反复多次地问同一个问题,无形中都会增加教师的焦虑情绪。所以教师应该有耐心,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沉得住气,时刻以笑脸来面对学生、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最重要的则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关,确切地说,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在课堂里阻碍正常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的攻击行为;二是内向性的退缩行为。不做作业,放弃学习,盲从跟从等。面对学生的这些课堂问题行为,我们教师应怎么办?要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的这种问题行为,就需要教师有耐心。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能直接向学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最后,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如果学生已绝与教师合作,教师找不到的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就需要与家长加强沟通,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要同时对学生持积极的态度。教师可以通过电话或家访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商议教育方法。但切忌“告状”。因为这样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对立,诱发新的问题行为。总之,教师只有在课堂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对策,能正确处理课堂行为,才能有效促进地课堂教学。而对于调皮生和学困生教师更需要有耐心,心平气和地与他们沟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要有信心

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师都应该有坚定的教书育人的信心,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程度也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有时,一句赞美的话语可能就会使一个学困生进步,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同时也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认为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远远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能量就会大大减少。作为农村的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 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惊人的。用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式的,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农村教师应该像一个能源支持的火炬,一个生命的蜡烛,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农村的教育事业,为农村孩子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葛红娜(1970.11~),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学历,任职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曾获得河北省“骨干教师”和保定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独立撰写的教学论文等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

猜你喜欢
耐心农村教育师爱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08:19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09:47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46:40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中国火炬(2010年2期)2010-07-24 14:36:06
师爱的力量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