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方法探索

2015-05-30 03:27张雷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大学生

【摘要】“微课”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应用和推广,带来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深刻变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微课”教学方法,将会建构新型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项目来源】本文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改立项项目《广西本科高校学生学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号:2015GJA235)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1-02

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移动学习、微学习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常态。尤其是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以及“微课”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技术使得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深刻认识“微时代”下大学生认知心理、认知习惯和学习心理,积极借助“微课”教学手段,发挥其因“微”而“大”的教育优势,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微课”涵义

国内外一提起“微课”大多指音视频资源,近年来随着“微课”的应用,对其研究也逐步深入。综合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和学者的定义和研究,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点”、“教学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学习资源包”、“情景化、个性化、趣味化”等关键词对“微课”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目前关于“微课”的内涵主要有三种典型观点:“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Micro?鄄lecture);“微课”是一种微型教学活动(Micro?鄄teaching);“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所构成的微课程(Micro?鄄lesson)。

笔者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定义和参加“微课”教学比赛的实践,认为“微课”是教师借助互联网应用平台,就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视频资源方式呈现,开展的完整、简短、精趣、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微课”教学形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效果。

借助“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主题建构,以视频化教育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形象、生动、趣味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乐学、易学,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设计思路

用下图可以形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内容设计、资源设计和微学习与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框架体系设计

“微课”不是简单的将教学视频拍摄好就可以了,而是包含着主题内容的系列教学资源包,同时还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因此,根据“微课”教学设计思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框架体系中要包含“微课”主题、辅助性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因为篇幅的原因,笔者选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专题内容中的几个主题进行“微课”教学框架体系设计。

如在“大学生自我意识”专题中可以设计“我是谁”、“做最好的自己”(自我意识塑造)、“哈哈镜中的我”(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试)等主题“微课”内容;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专题中可以设计“面具与真我”、“星座靠谱吗”(人格测试与分析)、“接纳自己的个性”(人格的协调发展)等主题“微课”内容;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专题中可以设计“心与心的距离”、“解读人际密码”、“孤岛突围”等主题“微课”内容;在“爱与性心理”专题中可以设计“爱情解码”、“夏娃的诱惑”、“开水与白面包”等主题“微课”内容;在“情绪管理”专题中可以设计“读懂你的心”、“积极情绪培养”、“幸福的追求”等主題“微课”内容;在“压力管理”专题中可以设计“不能承受之重”、“生命的低谷”、“逆境中前行”等主题“微课”内容;在“生命教育”专题中可以设计“生命的礼赞”、“危机之祸”等主题“微课”内容;在“生涯规划”专题中可以设计“描绘人生”、“选择和责任”等主题“微课”内容。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中辅助性教学资源应包括:课件、研讨式话题、文献、参考书籍、社交平台等资源。“微课”教学活动形式有:“微课”视频观看、师生研讨、学生线上、线下参与活动、学生作品汇报展评等。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微课”既要突出主题,主题名称也要有新意,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眼球”,只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使学生有求知、求解的探究渴望。另外一方面,因为“微课”涉及视频播放时间和教学容量的问题,因此不可能对专题中的内容做到全面而详尽的论述,应在“一事一议”上下功夫,做到短小精悍。下面以笔者制作的情绪管理主题中“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微课”作品为例子概要阐述“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在制作“微课”作品前,先按照下图展示的教学导入、知识点呈现、小结拓展等三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设计,逐次展开,环环相扣。

第一步先用图片和漫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营造,用问题的方式引出大学生如何做到积极情绪培养。第二步通过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故事还原增强讲解内容与学生的“切身性”,逐步引出8个积极情绪培养的方法,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配以和谐、生动的图片、音乐,使学生听后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第三步对主题进行小结,提出思考问题并对学生做出作业要求。这样“三步走”的教学设计紧密相连、承上启下、相互呼应,始终围绕着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根据上面的教学设计模式,“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微课”作品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教学主题: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对心理学中情绪内容进行设计,从积极情绪作为教学切入点,以动态、活泼的漫画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生活化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积极情绪培养的技能。

教学重点:积极情绪培养的技巧。

教学难点:将刻板的心理学理论做生活化的转化。

教学过程:导入(从情绪的一般意义出发,阐述情绪的作用。视频情境设置要生活化)→提出问题(大学生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分析问题(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分析。采用漫画、动画方式讲解,生动有趣)→解决问题(共从8各方面提出积极情绪培养方法。层层推进,知识点解答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易懂)→总结提炼(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归纳要点)→拓展思考(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效果方面,现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反馈方面,学生反馈授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授课形式活泼,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易于掌握。

三、“微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思考

(一)“微课”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时,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生活环境以及兴趣培养等方面考虑教育教学介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教学支配者、管理者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组学者和帮助者转变,改变趾高气扬的说教,多一些生活化的交流。无疑,“微课”创设的教育教学情境就适合师生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师生才会成为“学习共同体”。正是因为“微课”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把准了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脉搏”,教育教学效果才会大大增强,就会做到时间上“微”,但效果上不“微”。

(二)“微课”要做到精细化的教学设计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以及面对面的学习方式,但也考验着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对教学主题进行深度提炼,提高“微课”教学主题的含金量。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选取主题的哪个知识点讲授,如何切入,如何选取合適的图片、音乐,教学活动分几个环节,如何在线上与学生互动等等就需要做到精细化教学设计。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分步准备,提炼精髓,环环相扣,这样的“微课”才会做到时间上“微”,但教学内容分量上不“微”。

(三)“微课”要求师生的信息素养要与时俱进

当今大学生作为“数字土著”,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适应性,但要做到不要成为微时代的技术奴隶,而是应用新媒体技术为我所用,用之在学,就需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广大教师也要更新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及时钻研新媒体技术,应用新媒体技术到教育教学中,用之在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此,就会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这样的“微课”就会做到时间上“微”,但价值上不“微”。

作者简介:

张雷(1976-),男,山东济南人,法学博士,副教授,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大学生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