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诗蕴
新课改以来,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但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够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得不够合理,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提问缺乏针对性
当今,新的教学改革主张的是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一些数学老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发散学生思维,问题设计过于广泛,缺乏针对性,课堂内容偏离了教学标准,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师提问太过频繁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堂数学课上几乎一直在提问,这样的课堂虽然看起来非常活跃,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理想。
二、如何构建互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
营造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对不懂的问题也会大胆向教师提问,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明确学生对哪些问题掌握得牢固,哪些问题理解得不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做到爱护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要相信他们,对其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引导,而非责怪或强硬的方式。教师营造出师生平等的氛围会使孩子放下“师道尊严”的戒备,积极对老师的问题做出回应。其次要宽容学生。在学生对问题理解不够、不能正确解答的时候,教师要耐心解答和引导,尽量避免斥责学生,这样在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信任之中会使学生对学校有一定的归属感,对教师也一定的依赖感,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积极向教师询问,通过教师的耐心讲解提升学习热情。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放长远,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为宗旨,而不是将目标锁定在学生的数学分数上,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的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要偏离课本内容,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内既提高了数学成绩,又提升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次数要适中
小学数学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其中很多的内容倒要靠教师进行讲解,才能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当教师将过多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思考时,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原有的信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削减。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次数多,会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过多的提问就会导致教师没有足够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仅靠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解决是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对学生自行解决起来较为困难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或用步步引导的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时候,首先向学生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让学生对最小公倍数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有哪些”,学生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之后,就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利用这样边讲解边提问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问题及时解答,以免问题积攒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带来阻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正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互动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以往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开展互动式教学,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提问问题的频率和难易程度要适中,并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