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德梅
我是一名一年级班主任,鉴于学生年龄小、顽皮好动,出于安全,我校课间跑操,特别为一年级配备了一名副班主任。白天跑操,副班主任在前领跑,班主任则在后面维持纪律,效果良好。事也凑巧,一天跑操,副班主任没来,学校临时召开班主任紧急会议,跑操没参加。开完会,跑操还没结束,我匆匆来到操场,看见班级的学生乱成一锅粥,队伍乱成一团,打打闹闹。高年级已归队,而本班的学生还在跑。“该归队了,你们怎么还在跑啊?”我上前去问站在队伍前的体委。“我们不知道归队”,体委轻声地答道,我愣住了。
平日为了保证安全,教师事事“牵手”,哪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了?这“牵手”就真的安全吗?这“牵手”让孩子养成了过分依赖的心,就像台湾林清玄笔下的桃花心木,主人天天去浇水,树苗养成依赖的心,一旦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生存,桃花心木便找不到水源而枯死,学生在这“不确定”中惊慌失措。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牵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是该“放手”了。回到班级,我问体委:“怎样才知道归队呢?”“看到别人归队,我们就归队。”小体委想了一会回答。“这种方法好,明天你就用这方法办吧。”我摸着他的小脑袋说。
第二天跑步,我没让副班主任领跑,体委领跑,还不错,归队比高年级的稍晚一点。“看别人归队,我们就归队,这样我们班永远比别人慢一些,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俯下身子问体委。
过了几天,我们班与高年级一起归队了。“真厉害,这次归队我们没慢。”我夸奖小体委说。“老师,数着跑三圈就归队。”小体委大声地对我说。“这个方法好,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摸着他的头说:“这几天都是跑三圈归队”。“对,做事情就要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才能做得更好。跑操时总有人说话,这怎么办呢?”“老师,你让大嗓门王同学站在队中间,我们最听他的话了,他一提醒,大家准不说话了。”我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的几天跑操,我故意不出操,站在暗处观察,学生的表现竟然和我在一样。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对学生进行自主教育,注意个性发展的改革中,教师的种种“牵手”又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多少自主空间呢?为了少走弯路,学习资料代替了学生的工具书;为了尽快提高成绩,繁重的作业挤占了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出于安全,学生减少了户外活动;教师喜欢言听计从、一切顺着教师的学生。这种种无形的“牵手”,使学生缺乏锻炼,养成一颗依赖的心,一旦发生“不确定”事情,又有几人能独立处理呢?又怎能保证安全呢?
这难道不是过错吗?这,到底又是谁的过错?不要推卸,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都有责任,改不放心的“牵手”为“放手”吧。
当然,“放手”绝不等于弃学生于不管,而是注重隐性的工作,了解哪些学生具有哪一方面的才能,什么时候该为这些学生提供展示才能舞台,把握那些学生在具体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你如何给予指点,还应为他们创造哪些条件……“我欲仁,斯人至矣”,“放手”并不见得比“牵手”难很多,无非就是“释放孩子”。
其实,早在1946年,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就是解决问题之道: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获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遗憾的是种种无形的“牵手”正日益严重束缚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学桃花心木中的种树人吧,变“牵手”为“放手”,祖国的小树苗才能在种种“不确定”中茁壮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