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5-05-30 10:48:04陈丽华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除数质疑圆柱

陈丽华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问空间,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我想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时间和空间

制造疑问、产生质疑,使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景之中。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通过游戏激趣的方法,先和学生玩游戏,让学生在地图上量出较熟悉的两地间距离,教师很快说出它们的实际距离。这样,学生必定会感到惊奇,“老师怎么知道的”“老师算这门快、这么准用了什么妙招”等问题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心中存在疑问,课堂便水到渠成,强烈求知欲自然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这就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良好开端。

另外,可以通过情景图,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通过比较淘气和笑笑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使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产生了质疑。这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让学生大胆地探究实践,积极地参与,当复习到商不变的性质时,全班都沸腾了,孩子们马上说出了把除数的小数变成整数来计算,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今后学习新知有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并培养了学生善于大胆探究与实践的能力。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好问”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多问,“为什么?”“怎么样?”“这样行吗?”“还可以怎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为什么要‘0除外?”又如,在教学“通分”时,做比较分数大小练习应引导学生对“通分”的对象质疑,“比较时,能不能通分子进行比较?”等等的如此引导练习,使学生学会了设疑方法,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增强信心,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勤于思考,质疑问题新颖、独特,有时学生质疑的问题涵盖的知识点多,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张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会问”、“好问”也就成为必然。

三、引导适度,正确“析疑”、“释疑”

正确的释疑是质疑的最终目的。恰当地处理好学生提出的不同质疑,使每个学生学会如何剖析问题。由于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的差异,提出的问题往往五花八门,深浅不一,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把握,灵活处理好“析疑”、“释疑”,最主要的是“理”字当头。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就会发现拼成的这个近似的长方体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它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通过等积变形,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有一个小组的学生质疑:“我们换一种摆法,也推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即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用字母表示为V= S侧r,这样行吗?”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讨论,让质疑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自己释疑。通过热烈有序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最终让学生自己释疑,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释疑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如果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能马上解决或意见不能统一,可以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解决。不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大胆质疑,敢想、敢说,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才会纷纷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因疑而答。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人解答不了、众人共同帮助解答的可喜局面,但是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环境,给每个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努力地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探求者”,为将来成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除数质疑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余数比除数小
读写算(上)(2016年4期)2016-12-01 03:19:52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38:53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1:25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