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红 谷艳红
摘 要:和谐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课堂亦需要和谐高效。通过合理的删减和巧妙的添加,就会让“有心者”“发明者”“引领者”“倾听者”“思想者”构建的课堂因和谐而高效,因高效而精彩。
关键词:成才;和谐;建构;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58-01
在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期,时代呼唤和谐,经济运行高效,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高效。社会如此,教学也如此。传统教学中的“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教学,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注入活力、焕发生机,让和谐高效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才。
一、删减繁赘无效的教学,为和谐高效的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脱钩、效率极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无效”。
提问无效。主要表现在问得没价值、问得莫名琐碎、问得死板、问得流于形式。
讨论无效。首先是实施过早。讨论前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了初步的想法后才能与人讨论交流。而现实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出示讨论题后,马上就说:“请大家讨论。”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时就开始讨论,只能面面相觑,或是思维慢的同学成了思维快的同学的“跟屁虫”,讨论变成个别人的独言。其次是结束得过快。讨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应该让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往往是连多数学生开口的时间都没有保证,就在教师“请坐好”口令中草草收场。
小结无效。走过场式的小结。教师没有针对性,且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就是将前面的内容复制一遍,耗时劳神,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包办代替式的小结。由于时间紧或担心学生不会说等原因,往往课堂小结由教师直接代办,打消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小结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装饰物”。
多媒体使用无效。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课件制作水平之高、学校设备之精良,课堂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用声像来配合,结果是教师难于主导课堂,反过来多媒体却主宰了教师。如此的画蛇添足,多媒体不但没有真正为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为培养能力提供服务,反而是把学生带进了哄笑玩乐的“电影院”。
二、巧添引领实效的环节,为和谐高效的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教师引领、教学实效是课堂的根本,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命线。为此,教师要做“五者”。
课前准备做个“有心者”。课前准备往往会让一些教师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写教案,而实际却远没有那样简单。高效课堂的教案应从这几方面来思考、来编写、来研究:要深入挖掘内容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对所教知识要精雕细刻。针对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培养的实际,灵活选择教法学法,力求体现独特的教学风格、全新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共同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课堂中要设计拓展升华的环节,给学生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
课堂导入做个“发明者”。激趣引领的导入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应做到目标明确,符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型需要入手,既关注群体又照顾个体,因型定法、因人而异。导语要力求精练新颖,具有感召力,能引起共鸣。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求教师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大胆创新,由精彩走向精彩。
课堂管理做个“引领者”。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教师来调控,为此教师要切实发挥引领作用。首先教师要拥有“课堂时间生物钟”,合理安排每项学习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去表现、去创造。其次是发挥主导,管住自己,不与学生争主角,要做好准确的角色定位。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与思维的机会”,把读书与自学的机会还给学生,把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还给学生,把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发现、讨论、争辩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课堂小结还给学生。第三是合理安排巩固训练。巩固训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注意习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照顾到全体学生,有效把握习题设计的梯度、层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己的选择,都能有所收获。
总结评价做个“倾听者”。总结评价要放手让学生去表达,教师要学会倾听,从多方面进行正确、肯定的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学习中不断成功”的感受,从而尝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乐趣。
课后反思做个“思想者”。不管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反思总结。在课后反思中要做个有思想的人,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相关联的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扬长避短、博采众长,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总之,和谐的课堂是学生个性展示、探索知识的乐园。高效的课堂因互动而生情,因探索而有趣。当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删减、巧妙添加后,和谐高效的课堂就一定会因和谐而高效,因高效而精彩,进而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张伟.构建和谐课堂 实现教学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
[2]杨有茹.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