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山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常学常新中保持物理学习的激情,最终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益。如借助真实可感的情境,促发学生探究动力;借助高效的系列提问,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形象的信息手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作些分析探讨。
[关键词] 探究动力 学习方式 高效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都不能始终保持同样的策略,而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手段,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认知疲劳。因此,教师要灵活变换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手段,让学生在常学常新中保持物理学习的激情,提升物理学习效益。
一、借助真实可感的情境,促发学生探究动力
初中物理所探究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将教材中死板的知识逐步形象化、生动化。在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该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需要出发,凸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如果过分地牵强附会,就难以发挥情境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助于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欲望;(2)努力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营造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这样的情境探究话题——自行车上的摩擦。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行上应该加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地方进行探讨,并分别提出了对应的方法。按理,探究至此,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正是由于生活情境的有效浸润与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需求,他们的探究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们还对摩擦力知识,对自行车的养护要点进行了探究。有的学生甚至还提出,自行车是通过后轮与地面的摩擦产生向前动力的,而前轮与地面的摩擦会增大阻力,阻碍前进,所以前轮车胎中大量设置花纹,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正是因为有了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探究动力才能如此持久,才能永无止境。如果仅仅是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学生很难对探究主题进行有效超越。
二、借助高效的系列提问,落实学生自主学习
高效提问是物理教师引领学生由现象走向本质,学习科学原理的有效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调查探究、整理材料、分析发现等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提供问题,还要尽力提供问题的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设计、自主观察记录,并进行自主性数据分析,得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论。
例如,在教学《杆秤》时,教师不一定直接提问,而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杆秤称量物体的过程与环节,形成感性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问题引领:杆秤为什么能够称量重物?刻度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它的刻度都是均匀的,为什么会有两个提纽……学生正是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有的学生再次进行试验,从实践中把握杆秤的原理;有的学生则进行小组合作,交换各自的观点;有的则翻阅资料,查询与此相关的知识……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依靠自己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认知尝试探究实验。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感知,学生不仅深刻认识杠杆原理,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可谓一箭双雕。
三、借助形象的信息手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虽然说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已经逐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理性抽象思维过渡,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有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唤醒学生的认知兴趣,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是全新的教学手段,其在运用过程中务必要避免花哨的形式主义,而要注重其实效,千万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只有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在优势互补中促进整个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
例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很多学生都深有体会,他们纷纷介绍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摩擦起电”现象,有的学生还迅速拿出刀片,快速摩擦后,刀片顺利地粘起了微小的纸屑。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看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这些学生自主实践发现的现象,对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内容仅仅局限在“摩擦起电”现象的表层,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科学道理揭示出来,让学生轻松突破难点。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就必须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选用各种适宜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实际认知需求,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