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秀芝
[摘 要]好的教学开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几种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和技巧,望能给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帮助.
[关键词]数学课堂 导入方法 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27
艺术是形象把握和理性把握的统一,是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的统一.数学课堂的导入指的是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好的课堂开端,能够先声夺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本文从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着重介绍几种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悬念导入法
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在课堂开端设置悬念,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活跃他们的思维.悬念的设置是有讲究的,一般要出乎大家的意料.悬念常常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使得他们想马上知道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张A4纸,然后向学生提问:“谁知道这张白纸的厚度是多少?”大家各抒己见.我指定几名学生估计纸张的厚度,并取估计厚度的平均数.然后,我说:“刚才大家估计纸张的厚度约为0.09mm,那么我现在把这张纸不断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以后,它的厚度能不能超过大家的平均身高呢?”大多数学生怀疑:“不可能吧!”我说道:“大家学习完本节课以后,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样,学生为了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便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依据学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刚开始讲授新课内容时,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觉得矛盾和惊讶,使他们产生迫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例如,在讲授《负数》一课时,我向学生提问:“2-3=?”这样的问题对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学生会马上说:“老师,你的问题问错了,被减数小于减数,减不了.”我接着说:“还差多少才够减?”“欠1.”这时,我对他们说:“可以把‘-理解为‘欠.”并且指出:在所有除了0以外的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所得的新数称为负数.这样,既能让他们了解负数实际表示的意义,又能让他们弄清负数的概念.又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这样设疑:“同学们,把你的年龄乘以3再加上4,然后把计算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知道你们今年分别是几岁了.”大家都踊跃地报上自己算得的结果,我快速地说出了他们的年龄.这时,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怀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三、实验导入法
教师通过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一起操作,可巧妙引入新课内容,使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必然能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拿出预先准备的剪纸.这些剪纸中,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是不规则图形.然后让学生对折剪纸,看看哪些剪纸对折后能重合在一起,让他们总结规律,得出能够重合的剪纸的特征,并把这类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特征的相似部分,推出与这两个对象的其他一些性质相似的一种推理手段.通过类比导入,教师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并利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例如,讲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这样导入:先让学生练习解答几道一元一次方程习题,然后把方程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则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对比,既让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开端,利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情境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讲授《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新颖的学习情境:播放一段自己制作的视频,以振奋人心的国歌开始,两面精心设计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在大屏幕上缓缓升起.这样的情境导入,很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展选取适合的导入方法和技巧,有时甚至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使整个教学变得更加和谐、自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