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摘 要]“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理念,同时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渗透分层教学理念,能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22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兼顾全体学生,又要满足个体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现阶段,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严重,这便直接给数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外,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数学教师会重点关注优等生,忽略后进生,从而导致部分后进生厌恶数学,放弃学数学.因此,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然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初中生在思考能力、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调查整体学情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事先了解全体学生的具体学情,因此,在开展教学之初,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测验和实名调查,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我通过对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方法、性格喜好和学习态度的调查,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分层.具体的分层方法主要为:(1)A层:由后进生组成.该层学生除了学习能力较差外,他们在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方面也差强人意;(2)B层:由中等生组成.该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牢固,而且可以轻松完成一些基础习题的解答,但是在解答偏难的问题时却会显得极为被动,而且成绩不稳定,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3)C层:由优等生组成.该层学生都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且各持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综合能力明显强于前两组学生.
二、围绕学情备课
备课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备课要求教师事先熟悉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并围绕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制订教学计划,从而让备课具有时效性和高效性.例如,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可以要求A层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利用ax2+bx+c=0(a≠0)解决一些基础性的算式题;要求B层学生在掌握上述公式的同时,额外掌握一些其他的解答技巧,如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等,以此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要求C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学习,并尝试解答一些较难的算式题和应用题,以此拓展他们的思维.
三、合理布置问题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围绕分层理念为他们布置相应的思考性习题,以此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例如,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我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别为他们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A层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可以围绕基础知识为他们布置思考性习题,以此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如: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为平行线?它的判定定理是什么?B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扎实,但是发散性思维较弱,解题能力一般,所以可以为他们布置思考性习题,如:围绕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进行逆向思考,看看在脱离这些条件时,能否使两条直线平行.C层学生的基础扎实,发散性思维较强,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鼓励他们利用逆向思维判定相关定理,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源自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难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规划练习题目
课后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规划练习的题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主要可以从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两个层面着手.以应用题的训练教学为例,在布置课后、课堂练习时,选择一道经典例题,然后将习题的解答部分分成三个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符合自身能力要求的部分.如应用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了35km后驶入高速公路,然后以105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当车内的里程表上显示本次出行行驶了175km时,你能算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长时间吗?要求A层学生利用一种方法完成解答,要求B层学生利用两种方法完成解答,要求C层学生利用三种方法完成解答(算术法、方程法、函数法)等.
笔者对分层教学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得出以下感想:首先,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非常主要;其次,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定期与个别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最后,教师不能单纯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李荣.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