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数学公式的教学策略

2015-05-30 10:48王秀珍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情境公式

王秀珍

[摘 要]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公式、定理、符号和法则多.目前高中数学公式教学仍停留在学生死记硬背的接受型学习现状中,学生反复的机械训练影响了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在公式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体验数学公式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探究的欲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公式 问题情境 设探究合作 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12

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公式、定理、符号和法则多.数学公式教学是否有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公式教学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在进行数学公式教学时,要分析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公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努力改变高中数学公式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的接受型学习现状.

做到因“式”施教,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公式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获、有所悟.倡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彼此合作探究,体验数学公式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

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公式的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谈谈高中数学公式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课堂是以情境引入而开始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希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愉快学习,那么就要在创设情境上下工夫.情境设计是否有效是能否让学生初步产生探究思维趋向的关键.在公式教学中,为了公式探究的需要,教师需要根据公式的内容,设计好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公式的积极性.适宜的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营造课堂生动活泼的氛围和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有的教师不考虑设计的情境是否适应于本公式的教学,一味地设计无用的情境,效果是适得其反.在情境创设中,不要追求外表的热烈,追求花样,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减弱其他教学程序.

二、引领探究合作,感知公式雏形

在适宜的情境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和急于渴望的求知心态,这时教师就要顺势利用学生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公式的探究状态,体验公式的形成历程,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在公式的形成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新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数学公式是数学中最简单的语言、最完美的符号表达,而公式的源起过

程都存在真实的观察、猜想、探究与证明.公式不仅仅是

文字与符号的堆砌,而且充满人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合作的地位,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设计探究问题的情境,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引导学生自我探究、相互合作、大胆发现,把“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真正展现公式中蕴含的思维过程.

三、归纳公式推导,感悟数学方法

公式的证明与推导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分析公式的条件与结论时,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索构造公式的证明与推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数学公式的逻辑意义,也收获了数学思想方法及证明的策略和技巧.公式的证明过程体现了比较丰富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学生在公式的推证中可以学习推证的思路,掌握好的方法与技巧.可见,归纳公式推导,感悟数学方法是数学公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需要及时挖掘和提炼

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努力将数学公式的教学课发展为以知识为明线,以思想为暗线的教学过程.随着数学不同公式教学的探索,反复分析与提炼、归纳概括、反思,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不再是困难的事情.

四、强化公式变形,巩固公式应用

通过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生对数学公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公式呈现形式是多样的,公式应用是灵活的.

虽然学生掌握了数学公式,但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程度.

在初级的公式直接运用后,教师就要展开实质性训练.如公式的逆用、公式的变形运用,直至最后迁移训练,使学生对数学公式从理解到内化,逐步得到升华.数学知识相互联系,公式与其他知识之间构成的问题较复杂,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公式,在解决问题时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随堂练习检测,产生积极情感

随堂练习检测不是平时的测试或者考试,它突显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具有即时功能.随堂检测的目的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公式学习的落实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检测反馈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是通过随堂练习检测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在学有所获时表现出的愉悦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随堂练习检测的设置不能太高,也不要太低.因此,检测题目的难度要适中,要针对本节公式的内容设计,注重题型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目的性.在此环节,教师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要检测的题目数量、难易、形式等精心掌控,及时反馈随堂检测的结果,学生可以相互批改,也可以自批,或者学生回答,但教师要给予当堂评价,指出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六、课堂反思小结,完善知识内化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催化剂和动力剂,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回顾、分析、总结、内化的良方.课堂反思小结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促进对公式的迁移与提升,从而实现公式纳入学生知识框架中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预留反思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回顾、思考、总结、提炼,达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升华,从而最终达到公式知识的内化.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情境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