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楠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视觉文化的发展,中小学生的视觉素养教育逐渐获得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觉素养教育,从而进行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本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师视觉素养培养、学生视觉素养培养、创设视觉情景和借助视觉图像角度进行了实现该种教育的策略的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视觉素养教育;中小学生;语文教学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1967年,视觉素养的定义就被提出。从教育意义上来说,视觉素养其实就是理解和运用图像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满图像信息的世界,进行中小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从而使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像信息,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在语文教学方面,首先,注重语文教学的视觉素养教育,就可以利用图像开展语文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1]。其次,利用图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思维,进而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生活中有大量的图像信息可以被利用到语文教学中,从而丰富语文的教学。所以,从这些因素可以看出,注重视觉素养教育是推动中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新途径。
二、实现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的策略
1.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
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依靠广大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来进行。而教师想要进行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较好的视觉素养。所以,学校只有先进行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才能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觉素养教育。但就目前来看,国内的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视觉素养的概念都不甚了解,所以根本无法完成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育单位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进行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培训,从而使他们了解并重视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培养,进而进行相关工作的探索。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系统地进行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具有利用图形图像展开语文教学的能力,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接受较好的视觉素养教育。
2.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育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教师能够将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工作落实,进而长期进行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其次,教师在进行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为只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进行学生视觉思维的锻炼,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视觉图像的洗脑。最后,由于中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差异性,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不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
3.创设视觉情景进行语文教学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思维活跃和好动的特性。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视觉情景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视觉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制作葫芦藤、虫子等道具,并进行故事的演练。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掌握运用图形图像来表达内心想法的方法。所以,通过创设视觉情景,可以使学生的视觉素养得到培养。
4.借助视觉图像进行语文教学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觉图像,使学生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图像进行讨论。而这样一来,学生就需要进行图像表达的思想和内涵的比较分析,进而使学生的视觉理解能力得到提升[2]。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图形和图像的描述,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重新进行图像的描述,从而使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视觉图像的利用,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视觉素养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的视觉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进而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而要想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就需要对教师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从而使教师利用创设视觉情景和借助视觉图像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问题进行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 蕊.视觉素养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2]罗双兰.视觉素养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延伸[J].中国电化教育,2011(09):105—109.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