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翠
摘 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成为了各级学校的普遍追求。学校是社会重要的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不仅能够为学校发展、改革奠定稳定的基础,为学生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也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依法治校,以生为本,有助于采取法律方式调整、处理和规范校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关键词:依法治校;以生为本;和谐校园
一、依法治校、以生为本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也是学校依法治校的目标价值和实质要求。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的法治实践和法治创新。学校承担着加强社会法治教育的光荣任务,在完善和发展现代法治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为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做出了舆论引导、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贡献,为推动全社会培育法治文化、推进各领域依法治理、完善社会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机制,提供了可借鉴、可示范、可推广的参照范式。
(1)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能够确保学校的管理工作都能够实现有法可依,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能够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使学校拥有一个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相关教学法律法规,确保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后勤、日常管理方面,严格执行《物价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等。只有依法治校,以生为本,才能确保学校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协调好学校各方面的利害关系,维护师生正当权益,加快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
(2)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学校与政府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社会关系均包含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这些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复杂,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有效平衡、协调这些关系,加快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依法治校增强了学校民主管理,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2]长期的教育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想构建和谐校园,德育工作是核心,依法治校是保障,组织管理是关键,制度完备是保证。长期以来,株洲县各学校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为平台,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依法治校体现了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依法治校能够协调学校各种利益冲突,预防纠纷和事故,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依法治校,使得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相关制度贯彻落实。在治理学校事务过程中进行民主法治,进一步增强社会结构的协调性,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反映出和谐校园的构建目标。
(4)依法治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从法律的层面而言,现代法治国家即是民主法治,保障人权,尊重人格,更需要学校依法治校。法治的实质在于学校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然而和谐便是把人性延伸为制度。依法治校,能够引导人们主动按照法律办事和处理相关关系,能够使得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序,能够保障校园安定,确保师生的合法权益,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学校依法治校的实现途径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育师生法治素养。法治是一种治理方式,其提倡一种和谐健康、有序规范、自由的生活方式。从治理方面而言,管理方法、管理措施是法治的内容;基于生活方式而言,法治是公民具有的责任、义务、权利的统一,是健康人格、现代文明和理性思维的统一。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圣殿,所以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培养学校师生的法治精神尤为重要。这便要求学校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宣传教育方式,构建全方位覆盖的法律传播系统,善于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校报等媒介,积极组织开展普法读物、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宣传作品等活动,根据学校重点工作和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创造学法、讲法、用法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得依法执教秩序良好运行。
(2)加强民主意识培育,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民主与法治是依法治校重要的内容,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同时依法治校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实施依法治校需要采取“全方位管理”“全员教育”的策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教育主力军,发扬民主,激励广大教师和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民主法治建设中。[3]
首先,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关心学校法治建设,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制定学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时,要广泛征集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鼓励其大胆建言。其次,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在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监督作用、政治核心作用,避免出现个人主义、独断专行的情况。最后,高度重视教代会、职代会、教育工会、老年教师协会的职能和组织建设,使其充分发挥他们的纽带作用、桥梁作用和民主监督作用,这样广大教职工都能够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法治建设中。
(3)有法可依,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立法是当前社会对教育的一种最直接的控制方式。教育法制的健全,有助于协调、组织和规范教育活动,避免侵害和威胁科研自由、教学自由和公民受教育权,为教育教学营造更加稳定、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在不断健全当前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超前立法,增强立法质量,为依法治校创造更加优质的条件。
依法治校要求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以相关法律为基准。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满足以下规定:其一, 合法性,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必须满足法律的要求,不能超越法律;其二,科学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以学生为本,要求学生履行义务是同时也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利,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同时制定权利的“救济”方式;其三,民主性,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需要全体师生全部参与其中;其四,程序性,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按照规定的程序规则,保证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依法治校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法治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然而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营造法治的、民主的、理性的、自由的学习环境,探索规范化、高效化、和谐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生存与发展下来。
参考文献:
[1]罗丽平.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与展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苏一凡,米银俊,郑鹏穴.切实发挥高校党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组织保证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9).
[3]李义庭,李 爽.加强和谐伦理的研究与实践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