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5-05-30 22:06马越代丽利
求知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课程

马越?代丽利

摘 要:对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教学内容上,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

关键词: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领导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求职路上多一份坚实的理论保障。

一、教学内容方面

1.分层次教学,突出针对性

独立院校的学生相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不论从性格上还是自身素质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他们更加独立、自主、实际。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不是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修个学分就行了。

针对这种现象,独立院校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设置上进行调整。首先,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将课程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次,学时多(64学时或48学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多,重点难点相对较多,可以给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劳动保障专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A”,作为专业必修课;B层次,学时少(40学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少,重点难点相对较少,可以给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B”,作为专业选修课。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于“人力资源管理A”的课程,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内容要全部讲授,并且要增加实际案例的比例,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B”的课程,可以在课程内容上有所删减,将侧重点放在招聘、培训、绩效和薪酬四大模块上,并且可以适当增加求职过程中的社交礼仪等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

2.加强与本专业的对接

有很多学生在上非本专业的课程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学这门课有用吗?跟我的专业有相关性吗?如果在课堂上找不到答案,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就不会投入,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令人满意。

为了使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消除这种疑问,就要求独立院校的教师提高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除了深入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之外,还要对学生所在专业有基本的了解,以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方面

1.提高人力资本理念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工作之后很有可能走到管理者的岗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对人力资本理念的认识,要突出人力资本理念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以及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学以致用,为日后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增加课堂教学方法

(1)大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如果单纯地只使用板书的形式,教学形式会比较枯燥和死板。可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双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授课教师在课余时间必须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最新的行业讯息,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处理,结合教材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带领学生在学习案例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独立院校强调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特别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的内容只有使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因此,可以在校外聘请专家以讲座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把握实时动态,并且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在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要做到以市场需求为主,以学生为主,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独立院校的学生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才能符合现代教学的标准。

(作者单位:大连科技学院管理工程系工商管理教研室)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