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喜
摘要:聋哑学校作为我国的特殊教育机构,其主要是以聋哑学生为教学对象,所以教学比普通学校的教学要困难很多。手语是聋哑学生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而手语与预感的对接能够有效的提高聋哑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于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手语与语感的对接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促进我国聋哑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手语与语感;对接
【分类号】G76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拓展他们的思维。手语与语感的对接不仅能够提高聋哑学生的手语、口语以及书面语的能力,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聋哑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与社会之间建造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针对龙牙学校语文教学中手语和语感的对接分析对于促进聋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在手语表达中对聋哑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
语文教师手语的语感,不仅影响着聋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内容理解,而且还对聋哑学生的阅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聋哑学生在刚刚入学的时期,语文教师就需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对他们进行句子的训练。例如可以采用修改句子、提问等教学手段,提高聋哑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
究其本质而言,手语和口语一样,都有着强烈的语感。但手语是与口语语感不同的是,手语语感一般表现在手势的停顿、节奏、速度这些方面,同时面部、手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在手语语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动作的幅度稍微大一点、表示得慢一点、手势突出一点、力度再强劲一点等,都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效果。例如,“这是什么种类的动物”这句话在手语表达中,需要聋哑学生眨动眼睛,微侧头部,还需要面部露出疑问的表情,否则会受到手语词汇量的约束,导致他人无法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夏丐尊现实曾说过,具有敏锐语感的人,在其内心赤代表的不仅是红色,夜不代表只是夜晚,田园不仅仅只是具有种菜的功能,春雨不仅仅只解释为春天的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聋哑学生进行分析、感悟、实践。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聾哑学生能够正确的体会到文本的中心思想,由感性的认识转变到理性的认识,并且逐步上升到更加高级的感性。这种螺旋式的上升,不仅能够教会聋哑学生的手语,而且还能在此过程中聋哑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二、创设情景,让聋哑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感
情景是心理、情感、知识等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种综合性交流沟通的场所。因此聋哑学校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该为聋哑学生创设情景模式。聋哑生由于听力、口语的障碍,导致了他们无法对不同的语境做出正确的理解。但是情景的创设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激发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手语语感。
随着聋哑学生的年龄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这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情景,将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真实的展现在聋哑学生的面前,不仅能够提高聋哑学生的求职欲望,而且还能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动力,使他们能够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例如在《小虾》的与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想要让聋哑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带一只小虾进入语文课堂,并将其展现在聋哑学生的面前。此时,聋哑学生一看到小虾不断的张牙舞爪,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明白这节语文课堂主要讲解的内容与小虾有关,从而化解了教学的难点、重点。他们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也会读得趣味横生,例如“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的,眼珠一突一突的”。
概而言之,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让聋哑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移情,寄情于景。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知识牵引和语感的培养,便可以让聋哑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领会到课文中的深层内涵。
三、在赏析文章内容过程中发展聋哑学生的语感
朗诵阅读是培养聋哑学生语言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这是帮助聋哑学生积累语感的最优办法,只要反复的朗诵阅读文章,就能使得聋哑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节奏美、语句美、音韵美以及气势美等特点。规范的手语表达,富有感情的朗诵阅读,可以使得聋哑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国经典的古诗词具有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特点,朗诵起来琅琅上口。这些语文教学内容不仅是我国博大精深汉语文化的代表之作,而且还蕴含着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和精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聋哑学生与文章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终身受益。真正的朗读不仅需要表现诗文的节奏和声律的特点,还需要聋哑学生搭配上手语和表情,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领略诗人的思想、感情,最终引起共鸣,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教师可以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让聋哑学生利用断句的方法进行朗诵“泊船/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平仄的规律进行朗诵阅读。在朗诵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表现出抑扬顿挫、平仄相间的语感,这样不仅增强了聋哑学生的节奏感,而且还体现出了诗文的音乐之美,跌宕起伏,让人觉得意境深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聋哑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而且还对聋哑学生的手语与语感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结束语:
聋哑学生在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障碍与困难,而手语是聋哑学生主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遵守语文学科特有的规律,正确把握手语的内涵,将手语与语感进行有效的对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聋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语文教师引导聋哑学生把每一篇语文课文当成是美文赏析,长期以往,就会培养出聋哑学生善于发现美、领略美的眼睛和心灵。
参考文献:
[1] 徐小飞.手舞出来的精彩--浅谈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手语朗读训练[J].考试周刊,2014,(99):46-46.
[2] 肖泰.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手语[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6):61-61.
[3] 李军民.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手语[J].时代文学,2014,(12):224.
[4] 王继红.浅谈针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语文教学[J].高考,2014,(10):25-25.
[5] 方红.语文教学要正确运用聋人手语[J].现代特殊教育,2011,(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