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赛萍
摘要:古诗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研究古诗的备课,有助于古诗教学的最优化。备课中一要学教材,从多角度读懂教材,读透教材;二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疑难;三要依据年段目标、学生思维特点、文体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唯有在备课中多努力,才有教师的自如,学生的收获。
关键词:古诗 备课 读古诗 思疑难 定教法
【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大多是传唱千年的不朽名篇,为中华民族之文化瑰宝。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成为小学生成长的最佳滋补营养。
而要教好古诗,首当其冲就是先要备好课。古诗备课与一般的备课不尽相同,古诗的备课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历程:
一、学教材
1、我会读古诗了么?
备课之前,我总要先读读课文。读课文,一方面是熟悉课文的内容,一方面是思考各种教学的问题。但是,古诗的课文可不是一般的读,它的要求比之现代文更高。
(1)大声读古诗,读准、读顺古诗句。古诗由于时代的迁移,有些字的读音并不是我们张口就能够读对的,因此,查阅字典,做到字正腔圆是备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古诗的朗读有其独特的韵律,只有掌握了古诗的声韵、停顿等知识,才可以做到。
(2)熟读成诵。古诗熟读成诵,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的最基本功底。唯有这样,我们上课的时候才可以做到张口就吟诗,拿笔就板书,学生才会喜欢你,相信你,也才会因你而爱上古诗。
2、我能想象古诗的景象了么?
读古诗的时候,还要养成想象的习惯。都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实,教师的想象力更要培养。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不二法门,只有通过想象,我们才能走进古诗,看到诗歌中描绘的一切。所以,在备古诗的时候,要问一问自己,我看到了诗歌的景物了么?
(1)想到。读着读着,一个个词句变成了鲜活的图画,有萧萧枫叶,有接天莲叶,有淡妆浓抹的西湖……读着读着,古诗里传出了声音,有儿童的嬉笑声,有寒山寺的钟声,有沙沙的雨声……
(2)描述出来。作为教师,显然还要对自己所看见的景物进行文字的叙述。于是,在想象以后,用文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流畅的笔调表述下来,形成一个完整、具体、生动的文字稿。
3、我是否感受到了古诗的意蕴了?
当我们触摸了文字的表面,当我们进入了诗歌的画面,我们还要做的就是和诗歌,和诗人聊聊天。
(1)你在告诉我什么呢?
文章不是无情物,诚然,古诗的一字一词一句无不流露着诗人的情趣、价值取向,情感寄托。细细触摸,会有一种精神在张扬,一种温暖在流淌,一种声音在诉说。
要领悟这些东西,唯有放下自己的,把心静静地驻足在古诗里,方才可以听到,触摸到,感受到。
一种穿越千年的对话在精神的空间里交流着:古人,你在告诉我什么?
(2)你是透过哪个字词告诉了我这种情感呢?
在和古人超越时空的对话后,更要回到教室的本职去看待眼前的古诗,在一字一词一句的潜心揣摩中发现:应该是透过哪个字词来触发的?哪个标点来触发的?这,或许就是去寻找古诗的文眼,找到自己教学的核心点。
二、思疑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认识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时时想着:学生怎样读懂这首古诗呢?
以小学三年级《春日》为例。
1、学生的在意点
学生读这一首古诗,他们会在意什么呢?我自己读了一遍,怕无法确定,再让邻居的二年级小孩读了一遍,然后以故事的形式再给他讲一遍。我问他:“你喜欢这首诗的什么呢?”孩子说:“我最喜欢春天的色彩。”
2、学生的困难点
俯视文本,我发现这首诗歌内容浅显,但是字词句的意思不好理解,因为让他们就这样靠着些许的词语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恐怕是有难度的。毕竟受限于他们的认知基础,比如第一句话的理解就要打破句子本身的顺序:“胜日,泗水滨,寻访”,还缺少了主语;而第二句的“一时新”也不是容易的。
3、学生的疑问点
学生在阅读以后,会产生什么疑问呢?我再次细读文本,发现学生的可能疑问有两处:一是“一时新”,春天是一天天变化的,怎么会一时之间就焕然一新呢?;二是“总是春”,秋天也有“万紫千红”啊,不能够说的。
4、学生的基本点
学生参照课文的插图能够知道这是描写春天的一首诗歌;学生参考注音能够读准字音;学生联系课文的字词解释能够大概晓得“胜日”就是好日子,“光景”就是风光景物,“得闲”就是随便的意思,再看插图的各色鲜花,也可能会理解“万紫千红”的意思。
三、定教法
我觉得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从下面三个依据来展开:
1、依据年段目标展开
在古詩备课中,要关注课程标准中关于古诗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学习古诗文的总体目标。而不同的年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不同的年段目标。纵观三个年段目标,“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目标,强调的是在诵读中体验、是在诵读中想象,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作品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美。
2、依据不同年龄的思维特点展开
小学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生活场景和实物。但他们并没有抽象概括性。在古诗学习中,对于能够直接呈现的事物,图画,还是能够想象、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情感,还需要等待。
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过渡,但他们还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综合年段目标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综合考虑。
3、依据文体特点展开
古诗有不同主题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我们还应重视文体特征。这首诗歌的文体有什么特征呢?这是我们在古诗教学备课时必须明确的。只有通盘考虑,才能把握住教材的“精、气、神”,高屋建瓴,别具匠心地安排教学活动。
古诗备课中,只有教师走的多远,上课时学生才能走的多远,我们多花心血,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收获。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主编 《个性化备课经验。语文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2、吴永军 《新课程学习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周先慎 《古诗文的艺术世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