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若具备一定的数据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课堂导入、合作学习两种方式,以便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指人们通过数学观点或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针对初中生来说,要求其能够通过归纳、类比和演绎等方式对问题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定理、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对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从而令学生逻辑更为严谨。函数是初中数学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函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令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定律,即“题海战术”。不可否认,题海战术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不佳。学生面临中考以及大量习题的压力,无暇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而大量的习题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但学生所做的习题量过大,则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
(二)传统教学方式
通常情况下,初中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函数知识点进行教授。然而这种教授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传统教学方式当中,初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学生处于课堂被动地位,课堂氛围呆板沉闷,学生只是单纯做笔记与听讲,被动的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锻炼。部分学生听完课程之后,对知识点依旧不理解。可见,传统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同时对学生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
二、初中函數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具体方式
(一)设计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能令学生对函数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学习动力应来自于学生对函数学习的兴趣,而并非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应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通常情况下,课堂导入环节只占有几分钟课堂时间,教师应设计较为精彩的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之后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师需注意,课堂导入并没有固定的模板或套路,教师应正确认识自身教学风格,同时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还应与教材紧密结合,方能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教师灵活运用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提高学生知识接受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一元二次函数中配方法的运用时,教师需在讲授知识点之前进行导入,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将配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如一位老人寿命将尽,临终前将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吩咐:家中共有17头牛,二分之一交予大儿子,三分之一交予二儿子,九分之一交予小儿子,且不能将牛杀掉,那么该怎么分?教师通过这一故事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讨论一段时间无果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解决方案:先向邻居家借一头牛,总数变为18,问题便可解决,解决后将牛还给邻居即可。学生通过演算,证明方法可行,此时教师将配方法引入课堂,学生对配方法的学习更为有兴趣。而教师所讲故事也令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培养。
(二)引导学生多方面解答问题
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定律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思维以及规律,方能令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教师应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路,在学生掌握基本思路之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解题方式的创新。部分函数问题可利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便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引导学生活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逐渐掌握数学定律的使用方法,之后面对相同类型的问题,便能够轻松解决,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嘉庆。不仅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应教授学生认真观察题目,罗列已知条件,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所得条件对问题实施分析,结合数学定律完成问题解决。
教师可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数学思维,利用多种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令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牢固,运用也更为熟练,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如题:设有反比例函数y=,该反比例函数中存在点A、B、C,点A坐标为(-2,y1),点B坐标为(-1,y2),点C坐标为(4,y3),那么点A、B、C纵坐标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大部分学生会使用基本解决方式:题目中已给定各点坐标的横坐标值,只需代入函数当中,便可得到相应的纵坐标值,之后排序即可。学生解答后,教师可提问,是否拥有其他方法,同时提示学生数学思维当中的数形结合思想,部分学生便会发现另外的解法:绘制该函数图像(如图1所示),并将各点横坐标标注出来,寻找图像中对应的纵坐标,同样可以解答,而且还避免了运算,解题时间也更为快速。教师通过例题能够令学生更为熟练的使用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图1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活跃学生思维。初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96-97.
[2]李振环.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50:86.
[3]王清.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