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爽爽
【摘要】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在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关键词】英语作业 精彩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87-02
长期以来,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因此,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布置一些精彩的、加快同学们成长的英语课外作业,对于中学英语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结合教学目标的特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学生如果对作业感兴趣,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仅能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说在七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阶段。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这些话题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果比较好。为了让所学的知识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画一些图画,或做一些调查等等。
比如说七年级上Unit 2 This is my sister.這个单元,在Section B中,学生学习如何画家谱,并描绘自己的家人。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画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并写出自己的家谱,然后介绍自己的家人。大部分的学生都很认真地画了自己的一家人,有些学生还很有创意地为家人和自己设计了新的衣服和发型。在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全家福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家人,学生都很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较多的教师认为让学生反复地做大量类似题目,就能较好地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殊不知学生在大量作业的压迫下,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反感的情绪,从而收到反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后能花多少时间在英语作业上。《英语课程标准》里写到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也就是英语单科15分钟左右。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有效的作业,而不再是机械的抄抄写写工作。
在过去,我们往往喜欢用一些现成的资料,而忽视了教材带给我们的资源。其实,教材里面的很多内容可以让我们挖掘出来,好好地进行利用。例如:八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听力材料是有关如何帮助Peter解决她的烦恼对话。Peter的烦恼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可能会遇到的。在上完这节课之后,我要求学生给Peter写一封信,让他们给Peter一些建议。学生的热情比较高,写了一些他们认为比较好又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类型的作业,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听力材料,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实用性
语言的发展是基于语言背后深厚的文化。语言教学如果脱离文化背景,单纯地教授语言,那么这种教学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在新目标英语教材中,语言的交际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另外,语言的学习是为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通过作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并更好地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意义。
下面以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
这个单元的话题为describe a process,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如何制作salad,设计了以下作业:1.了解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找出西餐与中餐有何区别。2.根据所学的内容,为父母做一份salad。在学习了Section B中三明治的做法后,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三明治历史的文章,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
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一些饮食文化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并且把英语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一份精彩的英语作业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是建立在对本班学生学情充分掌握前提下以及对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真正目的基础上的,不仅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而且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拓宽学习英语空间。无论是理论需求还是实践诉求,英语作业都急需转变。我们应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现代英语作业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良云、崔允郭.《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