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分析

2015-05-30 03:45:15阮薇薇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社会

阮薇薇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应文化特征。 性别歧视的现象作为一个历史久远的社会问题,几乎存在于每个语言中,并反映了在男性统治下的社会中,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性,以及女性所受的歧视。英语这门语言也不例外,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十分普遍。本文介绍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的种种表现形式,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并总结了在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消除性别歧视的方法。

关键词:性别歧视;英语语言;文化;社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并不带有任何偏见。但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必然会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人们的思维方式,态度与看法,折射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性别歧视作为其中一种,主要是指轻视和歧视妇女的现象。美国语言学家Robin Lakoff 1973年在他编写的 《语言和妇女的地位》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中所提到的,妇女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使得妇女的语言模式相应地从属化。这种从属化,在英语中现在性别语言上。本文将对以英语中性别歧视的产生,表现以及如何消除作初步的探讨。

一、英语性别歧视用语的表现形式

(一)英语构词

1.在复合词中的体现

英语中复合词的构成大多是由男性词作为主干。例如:“kingdom”一词指国王,就是男性,虽然英国也有女人统治,但却没有“queendom”。又如“freshman” 代表新生。女性的新生也用这一词,而没有“freshwoman”的表达方式。此外“man”可指成年男子,同时也泛指人或人类。但“woman”却没有这样的功能。还有许多复合词都包含有“man”。例如:“manpower”,“ mankind”,“policeman”, “manmade”,“milkman”等。人类社会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但却只用“manpower”来表示人力,完全抹除女性在创造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当提到“chairman”时,大家潜意识里那个“chairman”就是男的。因为男人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男人都占据着高官要职,如有女性闯入这个领域,前面就要加上“female”以作注明。

2.在词缀中的体现

语言学家格林伯格( Greenberg) 提出了有标志和无标志的理论,这一标志理论揭示了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一般来说,大部分表示男性的名词都是无标志的, 而表示女性的词都有标志。换句话说, 男性名词是常用的,普通的, 而女性名词是在男性名词基础上加后缀构成的。如: prince, waiter, host, hero 等无标志,但如果把它们变成表示女性的名词就要加上相应的后缀- ess 等,如 princess, waitress, hostess, heroine。

(二)人际称谓

1.代词称谓中的歧视

在英语中,当提到性别不明的人或泛指任何人时,一般用 he而不用she。代詞he和his均不指具体的人,而泛指两性。也就是说,he包括she,his包括her。然而实际上,在人们眼里,he和his已基本男性化了。人们做出的心理反映往往要经历一个先男性后女性的过程,这就反映了男性在社会中所起的支配地位。

2.男女称谓先后顺序歧视

当提到男女双方时,往往是男先女后,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比如;father and mother, Adam and Eve, man and woman.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和语言把女性放在从属位置。英语词里还有不少这样的歧视现象。比如职业名词本不是带性别标志的词,但后来许多词意男性化,专指男性的,当女性从事这类职业时,就须在这些词后加上标志。例如:

poet-poetess manager-manageress monitor-monitoress director-directress

3.女性语言语义贬低

英语中还有一些词,它们在形式上对应,但在语义上却不对等,而且明显贬低女性。如master和mistress这一组词,前者是褒义词,而后者暗含贬义。sir和madam都是尊称,但后者也可以用来称呼开妓院的老鸨,但决不会有人称拉皮条者为sir。又如分别指未婚男女的bachelor和spinster。前者是指出于个人意愿而不愿娶妻的快乐的单身汉,是一个褒义词;而后者却暗指年龄偏大,性格怪僻而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是一个贬义词。再如manly用来形容一个人刚毅、果断、机警、勇敢、具有男子汉气,但womanly一般是指人性格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婆婆妈妈。

(三)英语谚语

成语和谚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中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能够代表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英语中的谚语也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男女地位的悬殊。

1.反映女子社会地位的谚语。

例如: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the better they l l be. (拳脚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有义犬, 胡桃敲打多结果)。就反映了妇女受压迫、 受欺凌,被动无助的社会地位。

2.贬低妇女缺乏理性的谚语。

例如: Every woman would rather be beautiful than good. (女人爱美不重德。) Dear bought and far fetched aredainties for ladies. (爱慕虚荣是女人的嗜好。) 这些英语谚语诋毁女子缺乏理性,贪慕虚荣。

3.反映妇女婚嫁方面的谚语。

语言是文化观念的产物,因此, 它所表现的内容必然带有历史的烙印。如: Daughters and dead fish are no keeping wares. (女大不中留,鱼死不能存。)反映了在婚嫁方面把女性商品化的倾向。女性似乎生来便是靠美貌姿色来取悦社会。

二、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男性一直被认为是富于创造力的。《圣经》里,创造世界的耶和华为男性,而耶和华创造的亚当亦是男性,亚当的妻子夏娃则是由亚当的肋骨创造的。这一观念就把创造力固定在男人身上,后人便有了“男性的特质是创造力的天赋”的说法。并且在圣经《创世纪》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成了语言起源学说的联想依据。“在他们看来,既然上帝造了亚当这天下第一个男人,语言中的“性”范畴就应将阳性置于首位。如果把两者的顺序颠倒过来,就不符合语言习惯。” 英语语法中没有规定“先男后女”的语序,但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大都以男为先,女为后。男先女后的语序是常见的,如果说woman and man ,she or he等则会令人感到不习惯。

(二)社会原因

英语的起源国家英国是一个有着长期封建社会背景的国家,因此英语中必定反映一定的社会传统和价值观念。另外,社会分工的发展变化也是导致语言歧视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子逐渐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的劳动能力不断下降,从而导致妇女地位的低微。社会权力是由男人掌控的,妇女只能回归家庭,生儿育女、料理家务。

(三)文化原因

从文化角度讲,社会文化是以男主女从,男尊女卑为主,女性一直是受到压制和监控的对象。文化传统上主张女性待在家中,把精力用于家庭,为家庭服务。世界是由男性主宰,他们拥有权力和地位。社会文化决定了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属品。

(四)生理原因

卡梅伦在她的Feminism Linguistic Theory 中曾写到:最近一位刚生产的妇女告诉我在医院的育婴室里,每个刚出生的婴儿小床上都有说明性别的标志,标志上明确写着:“I am a boy.”或“It is a girl.”在这里男孩的称呼是“I”,而女孩的称呼则是“It”。这些婴儿尚不知道何谓语言,而他们身上却已深深的打上语言与文化的印记。由于男女与生俱来的生理构造不同,导致女性在体能,耐力,性格上与男性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感情方面较为脆弱。某些语言学家就以此来做论据,认为女人是天生的弱者,是受保护的对象,是男人的附属品,就连莎士比亚的名言也是:“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三、消除性别歧视的方法

(一)消除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关键在于词语的中性化

要尽量使用那些没有性别歧视标记的中性词语,如,people,worker,officer,clerk 等等,避免把男性词语当作通用词语使用的现象。美国的“American Heritage School Dictionary”已经成为第一部确立意义和提供例句时使用不带性别歧视语言的词典。一些可能引起性别歧视的词语开始用其他相同意义的词语来替代。如,用 human being来替代 mankind;用 artificial 或者 manufactured 来替代manmade。

(二)纠正性别未确定场合的人称指代是解决性别歧视的重要方面

解决人称代词男性化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性别未确定的场合使用 he/she 或者 he or she,his/her 或者 his or her,him/her 或者 him or her 来取代传统中 he,his,him的地位。另外,也可以使用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 they 来避免男性人称代词的泛化。

(三)创造新的词语也是避免性别歧视的有效途径

女权运动推动了很“-woman”词语的产生。如,sportswoman,saleswoman 等来对应以“-man”构成的复合词。

四、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于构词、成语、习惯表达和句法几方面,它将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影响的扩大,以及男女平等的观念基本成为人类的共识而逐渐减少,乃至消失。但语言的变化是渐变而不是突变,因此,追求语言上的男女平等还要有相当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Lakoff, Robin.1975. Language and Womenps Place. New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2]王校羽.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5(4):64~67.

[3]柏子明. 英語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权运动对英语的影响[J]. 四川外国语学报,1999(3):27~29.

[4]徐敏.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发展趋势[J]. 益阳师专学报,2001(1):124~126.

猜你喜欢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社会
英美文学作品中英语语言的运用
高职学生英语语言错误纠正的思考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看艾丽丝?沃克的《紫色》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15:41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32:07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1:55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论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