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及教学流程

2015-05-30 02:37:51王小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武阳刺秦王秦师

王小东

一.导入语

听说你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懂事,所以今天来了很多的老师来看你们,请同学们胆子放大、心放宽,因为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更大胆、更刺激的事,就是穿越时空陪着荆轲进咸阳宫行刺秦王,好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荆轲刺秦王》的第三课时

二.学习目标

1.课前文言知识点的检查。

2.文中有很多“刺”点(矛盾冲突),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并赏析自己喜欢的。

3.探讨:荆轲“待之人”是谁?假如是你,你该如何助他一臂之力?

三.课前文言知识点的检查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秦王还柱而走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燕王拜送于庭(什么特殊句式)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什么特殊句式)

师说:在《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抓住了如何“退”秦师展开学习的,而《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是围绕一个“刺”字展开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而栩栩如生。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找出文中的精彩“刺”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赏析。

四.赏析精彩的“刺”点(矛盾冲突)

(一)“刺”点一:秦——燕

秦国“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了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给全文笼罩了紧张的气氛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二)“刺”点二:太子丹——荆轲

1.太子丹“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又微带责难,是丹与荆轲矛盾初露端倪。

2.荆轲“献樊首和地图”的建议与太子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的想法发生冲突,但荆轲毅然决定私见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於期对秦国的不共戴天之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高职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计划,“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见陵之耻除矣”。

3.沂水送别:

悲凉——悲壮 低沉——高昂 生离死别——同仇敌忾

(三)“刺”点三:行刺秦王

高潮:厚遗蒙嘉——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

1.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不敢与忤视”——“色变振恐”

荆轲的一“顾”、一“笑”、一“前”、一“谢”,既掩饰了秦武阳的失常,又颂扬的秦王的威风,语意婉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足见荆轲的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

2.“图穷匕见”矛盾之顶

荆轲:“取” “奉” “发” “把” “持” “揕”

秦王:“惊” “起” “绝” “拔” “操” “急”

群臣:“惊愕” “尽失其度”

夏无且:“提”改变了形势,让秦王转守为攻,“拔以击轲,轲废,被八创”。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出荆轲的英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传神地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四.探讨延伸

荆轲“所待之人”是谁?假如是你,你该如何助荆轲一臂之力?

(学生讨论,有位同学说了所待之人是盖聂,从中可见学生的知识面还是挺广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没有一人有更好的办法助荆轲一臂之力,这个也正中我的下怀,我的总结。)

五.总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烛之武,以“利”使秦王“说”,退秦军;

荆轲,以“刺”使秦王“怒”,惹秦王。

事实证明:君子宜动口不动手!

(作者单位:甘肃天祝一中)

猜你喜欢
武阳刺秦王秦师
从《刺秦王》到《满江红》:国产刺客电影叙事倾向百年嬗变
翠苑(2024年2期)2024-05-17 01:42:42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白水青菜面
雪莲(2020年1期)2020-02-27 03:36:11
荆轲刺秦王
中外历史中的“刺杀”故事
中外历史中的“刺杀”故事
武阳春雨 茶如其名
在远离你的地方
幸福(2016年4期)2016-02-04 12:23:52
谈《荆轲刺秦王》中秦武阳的新价值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2015年6期)2015-03-01 0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