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峰
摘 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反之,如果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好的发展,做任何事情都会举步维艰,处处碰壁。积极地在地理课堂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就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贯彻。
关键词:新课程;非智力因素;培养
高中地理特别是在高一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比较难且不易学好,这就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也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地学习。学生经历一次次挫折之后对地理学科产生的印象就是畏惧,更有甚者直接就放弃学习了。如果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地理课堂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就有可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去做。
一、挖掘学科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动力。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学科,包括天文学基础、天气与气候、水文、地质、生物、资源、人口、城市、产业、环境及环保海洋等,内容丰富生动。但很多初中的地理教学只是为了应付会考,教师给学生划重点考点,学生不重视,上课毫无兴趣可言。所以,学生进入高中接触地理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学习热情,认为到考试时背一背就可以了。这就要求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迅速扭转学生的认知观和学习习惯,深入挖掘教材,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讲到太阳高度的时候,可以提一提我国南北方房子屋檐的宽窄;学大气环流的时候,可以介绍《三国演义》中火烧上方谷的情节,体会诸葛亮的智者千虑;学天气的时候,可以结合天气预报,预测天气变化;学气候的时候,可以谈一谈欧洲人的问候方式为什么是“天气很不错,不是吗”;讲到洋流的时候,穿插一下二战时的德国潜艇自由进入英军重兵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或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而人文知识就是生活中的地理。所以,如果能合理挖掘生活中的案例,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甚至其他基础学科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坚毅意志,奠定成才关键
高中地理抽象的概念多,逻辑推导的地理规律原理也多,需要记忆就多,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学习压力很大,学习的知识点比初中要多得多,要记这么多也很有难度。这时候学生会认为地理很难懂、很难学。加上高中要学的学科较多,在学习上就会出现畏难情绪。如果学生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学好的。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认为除了及时培养学生对地理教师的信任感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外,还要把复杂的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还要不时地讲述一些伟人的案例,鼓励学生保持自信、向上的积极心态。比如,前面所讲的诸葛亮虽然在火烧上方谷中失策,但并不影响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智者;哥伦布航行方向失误,但却发现了新大陆,等等。用这些案例来晓喻学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正确看待学习或生活中的不如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时,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也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尤其是在野外实践中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三、培养学生的乐观性格,提高社交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性格会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消极心理,发展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融入社会。消极的心理往往会让人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压抑、怪僻。而积极的心理会使人表现得更直率活泼、独立自信、热情勇敢。一般来讲,性格受父母的影响较多,但在高中阶段,仍然有较大的可塑性。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情感交流
前面所提的内容,前提条件是学生要能深刻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而如何实现这一点呢?那就要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相信教师的能力,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是所谓的情感教学。情感是提高认识的重要桥梁,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要达到此目的,教师首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加以充满激情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破课堂上教学沉闷的局面,使师生在良好、愉悦的氛围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出较高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并取得预期目标的基础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索。
总之,人的成长和成才的过程,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着重培养和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和学生主动学好地理的有效方法,也是新课改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高英.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邓志伟.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3]钟启采.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J].人民教育,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