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锦 郑兴平
【摘 要】 留守儿童的普遍存在已成为农村中不容忽视的现象,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农村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我们主张学校转变理念,扩大办学职能,教师转换角色,承担多重职责,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最大的努力。
【关键词】 留守儿童;学校;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55-02
全国妇联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共有6100万留守儿童,而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他们,大多数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亲情缺失给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解决留守儿童在教育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农村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办学者应转变理念,让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场所;教育者应积极实践,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承担起多重角色。
一、学校实行寄宿制度,教师扮演儿童生活指导者
身处留守家庭中的儿童本就缺乏一部分关爱,学习上又多数不能得到及时辅导,还会因监护人监管不力面临安全威胁,此时,学校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寄宿制学校可以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加强关注,承担起一部分家庭教养的职责,减少因监护不周、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对留守儿童造成的伤害。在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中,学校转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统筹兼顾,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又对学生的生活加以指导,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都在强调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应该将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该无微不至地去关心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嘘寒问暖。当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障碍,教师应当尽可能给其提供帮助,并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教留守儿童一些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之外,教师还应当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让他们在学校寄宿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真正理解生活的内涵,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生活。另外,课余生活也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合理安排课余生活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体质体能锻炼,定期给留守儿童进行体检,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如书画会展、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知识竞赛等,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专题活动,使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当学校变成留守儿童共同的家,教师就变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既能有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能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还有利于留守儿童增强自信心,增加与人交往的亲密感,减轻因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无助。
二、学校建立心理教室,教师当好学生的心灵引导者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多数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完整的关爱,特别是父母的呵护,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隔代抚养或者由亲友代为监护,他们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长此以往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以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为主的监护人侧重于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保障和安全管理,容易忽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而出现监护漏洞。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对认识上存在偏差、心理方面有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对一些问题严重的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干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心理活动课等方式,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学校还可以开发适合本校的心理课程,组织教师围绕本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依据他们的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教材,做到因材施教。班主任要建立班级留守儿童心理档案,不定期对他们进行观察,与他们谈话,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各科教师也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通过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教师做好心理健康引导者,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撑起一片保护伞。
三、学校完善沟通网络,教师做好家校网络的组织者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虽然能够扩大教育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教育,教师虽然能给予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但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搭建桥梁,切实加强学校、教师、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沟通网,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培训班与监护人展开交流,让他们意识到照顾留守儿童不仅仅是供其吃饱穿暖,还要对他们有学习上的监督,与他们有精神上的交流;培训班还可以对监护人进行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护人在教育留守儿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学校老师求助,让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当然,亲子教育是无可取代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为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搭建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将孩子的优秀表现和取得的进步在群里和家长们分享,对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与其父母进行个别交流;在群里上传孩子们的生活照片或视频,也请家长们上传自己的生活图景由教师集中给留守儿童展示,以缓解互相的思念;与留守儿童父母协商至少每月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对他们的爱却从未间断;也可以教育留守儿童坚持给父母写信,不但有利于加强孩子和父母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等留守儿童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由父母出席的家长会,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校、家庭携手,形成合力效应,让留守儿童在这张联系紧密的网中被爱包围。
参考文献:
[1] 胡花平,陈行鸥.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困境探析[J].农村教育研究,2010,(14).
[2] 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4).
[3] 郭忠玲.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