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敏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口腔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不仅危害口腔健康,也会对全身的健康造成影响[1]。在治疗方法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根管治疗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也已经成为了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规范化治疗方法,其当前可以将根管预备、根管冲洗消毒、根管充填在一次治疗内完成,但是由于治疗中的损伤问题与根管清理不彻底,使得其充填效果与综合效果有一定的影响[2]。而根管超声冲洗技术可获得理想的清洗效果,对于确保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本文具体探讨了根管超声冲洗技术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规范化治疗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1-03—2014-02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300例,男156例,女144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1.63±2.4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纳入标准:符合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治疗并能够配合;患者张口度正常。排除标准:因全身疾病或不能耐受治疗者;疗前1 d内已服用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病程最短5 d,最长5个月,平均为(1.67±0.45)个月。按照接诊顺序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给予规范化治疗,常规局麻下开髓,疏通根管;根尖定位仪测定根管长度,预备根管,扩开根管上段、中段、根尖1/3等部位,每次更换器械后用普通注射器吸取2 mL 17%EDTA溶液和2 mL 1.25%的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对照组:根充前向根管内注射40 mL 1.25%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冲洗,用吸潮纸尖吸干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窝洞暂封。治疗组:根充前使用超声锉放入根管的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冲洗液为1.25%次氯酸钠溶液,超声振动2min,水速为20mL/min。超声锉在根管内振动进行冲洗,后续处理方法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在术后3个月复诊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恰填判断标准:根尖部无X线投射的根管影像,充填物距根尖端0.5~2 mm,根管充填材料恰好严密填满根尖狭窄部以上的空间。
1.4 疗效判断 治愈:咀嚼功能良好,无自觉症状,X射线显示根尖病变愈合;好转:咀嚼功能良好;自觉症状明显好转,X射线显示根尖骨质稀疏区缩小或无明显变化;失败:未达到上述标准。治愈率+好转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恰填情况与总体疗效,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恰填效果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恰填率为92.7%,对照组为80.7%,治疗组的恰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总体疗效对比 治疗后经过判断,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8.0%,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1 两组恰填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一般来说,髓腔及根管内感染物质是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主要病源,有效地清除它们是任何牙髓病治疗方法成功的关键[3]。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规范化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根管预备器械和方法的极大改进、根管内灭菌冲洗类药物的研发、根管清理器械发展和根管充填材料的进一步完善,使根管治疗的临床成功率大大提高,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4]。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器械的使用;并且可以避免因再次复诊而需重新确认根管走向及根管工作长度,从而保证治疗连续性[5]。
在传统治疗中,根管冲洗通常采用人工注射器冲洗,虽然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冲洗液的渗透作用、去除碎屑的效果不佳。而超声是将冲洗液导入根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能使冲洗液到达根管锉不能到达的侧支根管、副根管和根管间吻合,可减少根尖推出物及由此引起的疼痛症状,也可以增强冲洗剂去除碎屑的能力,促进冲洗剂溶解有机物和灭菌的能力。本文治疗组的恰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规范化治疗中给予超声冲洗能有效提高根充恰填率,从而提高预后总体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陈翠婷,王萍,肖峰,等.广州市城郊社区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4(1):45-49.
[2]闫福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规范化诊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3):133-137.
[3]吴祥宇,郑芬.综合疗法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刊,2014,49(1):94-95.
[4]张艺凡.派力奥、Vitapex治疗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152-153.
[5]赵丽琴,赵金华,孙迟佳,等.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根管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