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雷
摘要:课堂上使 用多媒体,以活动的画面、真实的音响来吸引人的视觉和听觉,牵动人的情怀,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启发想象;恰到好处,不失时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启发想象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以其生动、直观的画面和真实高效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强烈的冲击。电教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正为更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它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学的三个“一”即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落后局面。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以活动的画面、真实的音响来吸引人的视觉和听觉,诱人的思维,牵动人的情怀,使教学效果更是锦上添花。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课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用媒体创设良好的情境,再通过情境暗示来诱发学生的预备的情感,则更行之有效。
如在教《草原》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室前方的幻灯机中打出一幅草原凤光图,开始播放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生通过了这样的视听感受到了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草原上牛肥马壮,羊儿白……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导入,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为学习课文打下感情基础。再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把桂林一带美景的片断录像播放,让学生先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祖国山河的秀丽。教者一边当“导游”,领学生入“境”,导入新课。这以图像生情入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有一位教者在讲《火烧云》一文时,一上课就用微机演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美丽景色,再配以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入了火烧云笼罩下美丽神奇的世界。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既兴奋又自豪。
二、媒体启发想象
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生动的画面会激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但有些文章中的情节,学生单凭教材中出现的一幅死的画面很难理解文章中有些语句的含义。这时,电教便体现了它的优势。如在《草原》一文中,当讲到“主人盛情款待远客”这一段文字时,教者放上一段蒙古人吃手抓羊肉,奶豆腐,喝奶茶。理解了蒙古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从而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当讲到“主客联欢的场面时,放上一段蒙古人骑马、摔跤的录像,以动感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很容易想象出文中叙述的热闹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此时,老师的解释似乎显得多余,省去了口舌之力,而画面却潜入了学生脑海之中,利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讲《火烧云》一课时,当讲到火烧云变化时,教者通过演示课件,变枯燥的文字为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亲眼目睹了火烧云变化这一神奇无比的现象。激发学生和兴趣和想象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云的变化中找到了“小狗、狼、小白兔、白天……”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本来,课文的内容不也是想象出来的吗?但是如果没有媒体的帮忙,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就展不开。而想象的过程恰恰是创造思维的过程。从中不难理解,通过媒体教学是一条培养孩子们想象力的好途径。通过媒体虚拟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其主动学习,充分探索。
三、恰到好处,不失时机
电教媒体虽然为教学带来诸多方便,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浅显,便于归纳、比较。但是,它只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绝不是目的。如何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的效果,这很关键。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开国大典》一课时,把《开国大典》的录像片完整地放了一遍,结果放完后只剩下极有限的时间,而此时同学们的眼睛因这么长时间的录像已很疲倦了,根本无心品味文章中的语言了。这一安排,时间太长,有喧宾夺主的意味。
还有的教师在讲《骆驼和羊》《狐狸和乌鸦》等文章时,喜欢放大段动画片,以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达到了,却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扭曲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经验告诉我,在重视电教化教学同时,要结合多种媒体,使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那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同进入了辽阔、纯净甚至可嗅芬芳的知识王国,使学生陶醉于语文课堂,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