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婷,陈守强,左瑶瑶,李清秀
频发期前收缩因心排血量减少,可导致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后期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性猝死的风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后期可能会导致房颤,房颤容易形成血栓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频发期前收缩需要特殊重视。心电图的ST 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缺血、心肌损害的征象,也可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及室内传导阻滞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频发期前收缩患者,心电图大多数有ST 段下移。但是,对于频发期前收缩与ST段下移是否相关,尚不明确。
1.1 病例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 月—2014 年9月行24h动态心电监测的患者。共700例,年龄最小者33岁,最大者90岁;男性370例,女性330例。无频发期前收缩患者共500例,有频发期前收缩患者共200例。分别计算出每组ST 段改变的例数和无ST段改变的例数。详见表1、2。
表1 700例患者频发期前收缩及ST 改变分布情况 例
表2 ST 改变具体类型分布情况 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2版《诊断学基础》,心电图诊断中对频发期前收缩的定义。以及对ST 段下移的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行、列两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计算出卡方值、P值、关联系数。用关联系数表达两者的关联程度,越接近1关联性越大,接近0关联性越小。
经卡方检验,频发期前收缩与ST 段下移的相关性分析,χ2=4.330,P=0.037,列联系数=0.078。说明频发期前收缩与ST 段下移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大。
ST 段下移是心肌缺血、心肌损害的征象,已有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会引起期前收缩。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与室性期前收缩相关。吕聪敏等[2]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引起室性早搏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左室早搏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密切,但也并不能说明右室发生的早搏没有临床意义。其机制如下:心肌缺血区,心肌细胞受损,导致细胞的内环境紊乱,细胞内的ATP 酶储备减少,进而细胞膜钠-钾泵转运功能减弱,膜静息电位异常降低。缺血可引起复极延缓和动作电位延长,发生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DAD),此与细胞内钙负荷增加有关,心肌缺血还可由折返机制形成期前收缩,特别是与心肌细胞复极2相平台期丢失有关的2相折返[3,4]。
虽然ST 段下移是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但很多原因仍引起非特异性的ST 段下移,且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不易区别[5]。心肌严重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大量释放钾离子,造成高钾,可导致ST段下移[6]。室内传导阻滞等也会引起ST 段下移。
本研究结论只能表明频发期前收缩与ST 段下移具有一定相关性。没有确切依据证明频发期前收缩与心肌缺血相关。但是对于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应予以重视。
本次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对于频发期前收缩的具体类型与ST 段下移的相关性没有具体统计,有待进一步研究。
[1] 戴万亨.诊断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
[2] 吕聪敏,潘运萍,杨丽红,等.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合并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4):1-2.
[3] Lukas A,Antzelevitch C.Phase 2reentry as mechanism of initiation of circus movment reentry in canine epicardium exposed to simulated ischemia[J].Cardiovasc Res,1996,32(3):593-603.
[4] Krishnan SC,Antzelevitch C.Flecainide-induced arrhythmia in canine ventricular epicardium Phase reentry[J].Circulation,1993,87(2):562-572.
[5] 陈清启.心电图ST 改变的临床问题[J].江苏实用心电图学杂志,2013,22(1):465-471.
[6] 邱爽,丁莹.室性早搏合并ST-T[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48-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