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吴泰蓉,朱灿宏,黄根牙,彭良欢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等原因引起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最后导致全身组织脏器灌注不足和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肺循环以及体循环等淤血,组织灌注明显减少以及心排血量不足。冠心病是心力衰竭常见的病因,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2]。本研究主要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1 临床资料 100 例患者来源于我院2011 年1月—2014年1月门诊/病房病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7岁~75岁(61.6岁±7.1岁);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6例。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8岁~76岁(61.8岁±7.9岁);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26例,Ⅳ级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年龄30岁~70岁;知情并同意使用药物治疗。
1.3 排除标准 急性左心衰、活动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已手术或无需手术的瓣膜性心脏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感染患者;严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脑卒中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心血管指南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抑制剂、地高辛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 丸/次,3 次/日。两组疗程均为6周。
1.5 观察指标 NYHA 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评定心功能[3]。6 min 步行实验: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左心功能检测:心脏彩超(日本ALOKA prosoundɑ5s)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血浆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采用德国罗氏公司Elecsys 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E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法测定血浆NT-proBNP 含量,检测范围为(5~35 000)pg/mL。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试剂盒由美国ADR公司提供,血清学指标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表仪为Bio TeKe800v,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正常值小于<6.5ng/mL。
1.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心功能无改善。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治疗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LVEF、LVEDD、LVESD、CO、SV 及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CO、SV 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时间 LVEF(%) LVEDD(mm) LVESD(mm) CO(L/min) SV(mL) 6min步行距离(m)观察组 50 治疗前 44.27±4.36 55.74±5.03 44.72±5.24 3.55±0.6137.60±5.02 325.5±55.8 50 治疗后 53.67±4.041)2) 51.64±4.531)2) 38.11±4.121)2) 4.91±0.711)2) 45.57±6.891)2) 392.4±60.61)2)对照组 50 治疗前 45.04±4.52 55.76±4.95 44.57±5.38 3.58±0.57 38.53±6.44 320.7±59.8 50 治疗后 49.75±3.93 53.65±4.361) 40.25±4.741) 4.27±0.561) 41.36±5.871) 362.35±58.31)
2.2 两组血浆NT-proBNP、血清H-FABP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血清H-FAB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NT-proBNP、血清H-FABP比较
表2 两组血浆NT-proBNP、血清H-FABP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时间 NT-proBNP(pg/mL) H-FABP(ng/mL)观察组 50 治疗前3.57±0.35 61.40±2.92 50 治疗后 2.99±0.331)2) 24.17±10.191)2)对照组 50 治疗前 3.56±0.41 60.53±3.44 50 治疗后 3.13±0.251) 34.26±11.031)
2.3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例(%)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大多数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预后恶劣,确诊后一年死亡率高达40%。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成为日渐明显的社会问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中,老年人比例很高,65 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为2%~3%[4-6]。美国Framingham 研究也显示,5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1%,65岁以上人群则可高达6%~10%,到80岁则增加10倍[7]。目前CHF 已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NT-proBNP 是目前公认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其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肾脏清除,血浆浓度较高也较稳定,便于临床检测。NT-proBNP主要反映心室压力与容量负荷的变化。有临床研究表明,proBNP 的血浓度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小分子细胞内非酶蛋白质,具有心肌特异性,是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血浆标志物。
麝香保心丸是在宋代名方“苏和香丸”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目前认为麝香保心丸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价值并不限于对心绞痛症状的缓解。长期使用时有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并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最终达到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远期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效果。研究证明,麝香保心丸可提高大鼠心脏收缩功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及细胞间质重塑,改善心肌结构和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提高左室收缩功能[9]。近年有多项研究分别证实了麝香保心丸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后LVEF、LVEDD、LVESD、CO、SV 及6 min 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同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麝香保心丸组血浆NT-proBNP和血清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麝香保心丸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麝香保心丸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 Kim JS,Nam MH,Do YS,et al.Efficacy of milrinoue versus hitoglycenn in controlling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duc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s of absolute ethattol in anthetized dogs[J].J Vasc Interv Radial,2010,21(6):882-887.
[2] 秦晓毅.2010年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90-492.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
[4] Wakefield BJ,Boren SA,Groves PS,et al.Heart failure care management programs:A review of study interventions and meta-analysis of outcomes[J].J Cardiovasc Nurs,2013,28(1):8-19.
[5] 丁旭,林海龙,党群,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2):215-217.
[6] 尹娜,周玉杰,林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稳定期血压控制状况研究[J].中国医药,2013,8(4):438-440.
[7] 戴闺柱.2005年美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浅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12):1065-1066.
[8] 赵玉清,袁桂莉,张进顺,等.和肽素联合N 末端B型利钠肽原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275-278.
[9] 刘志强,张海召,张芙成.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6):875.
[10] 王秀珍.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7):1337-1338.
[11] 吴海霞,王成全,冯雪影,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