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2015-05-29 02:45:00江玉娟鞠海燕杨玉霞张艳春左炳芳刘翠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头针运动性失语症

江玉娟,项 蓉,鞠海燕,杨玉霞,张艳春,左炳芳,刘翠平

失语症是脑梗死引起的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三成的脑梗死患者伴发失语,而其中又以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为主[1]。运动性失语症一直是中西医各学科专家研究的热门领域,针刺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缺乏统一评价标准以及在针刺部位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原因,疗效并不显著。本课题应用体表解剖定位下头皮电针治疗,探讨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治疗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符合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电头针组(治疗组),常规头针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4岁~64岁;对照组 男17 例,女13 例,年 龄35 岁~65 岁。各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 脑梗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缺血性中风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发病处于安静状态下;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多为逐渐进展且较缓慢,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做CT 或MRI检查有脑梗死灶。

1.2.2 纳入标准 经《汉语失语成套测验》[3]评定诊断为运动性失语;首次发病且在脑卒中后7d~14d内来诊;母语为普通话;意识清楚,病情基本稳定,定向力基本完整,无明显记忆障碍和智力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 头电针组 头电针组进行头皮电针治疗,头针针刺部位选取解剖定位broca区针刺:即采用Rhoton的方法进行体表定位,均取患者大脑左侧优势半球。用软尺测量并标记出从鼻根点至枕外隆凸连线后3/4点,外侧裂投影为额颧点与3/4点连线。眼外眦与耳屏中点连线,取中点与该线垂直相交上1cm。以此点为中心刺入一针,另外在其周围呈放射状距中心2cm向中心围刺。患者选取0.35×40mm 不锈钢毫针,针尖与头皮呈15°~30°刺入,刺入深度达帽状腱鞘,接电针治疗仪,频率50Hz,电流强度2mA(以患者感觉适中,不影响训练为度),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4次为1个疗程。

1.3.2 常规头针组 针刺部位定位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针灸治疗学》[4],选取顶中线(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病灶对侧颞前斜线下2/5段(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取其下2/5段)两处进行针刺。患者选取0.35×40mm 不锈钢毫针,针尖与头皮呈15°~30°刺入,刺入深度达帽状腱鞘,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4次为1个疗程。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并记录。

1.4 功能评定标准

1.4.1 各组患者失语症严重程度评分 采用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5]共分0~5级,0级:理解和表达功能障碍;1级:可说出或理解很少量的词汇;2级:能理解或表达简单的短语,但有明显的语法错误;3级:对日常用语的理解和表达无明显错误;4 级:对复杂的谈话理解困难,能较好的表达自己意愿,但言语不流畅;5级:极轻微的理解或表达障碍,仅患者自己可感觉到。

1.4.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 采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高素荣教授制订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定标准[3],就自发说话、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四方面内容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失语症程度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语症严重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均减轻,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严重程度减轻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失语症严重程度评分 例

2.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说话、语言理解、复述及命名四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自发说话、语言理解、复述及命名四项评分均较高,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分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2)P<0.05。

项目 治 疗 前 治疗组治疗后 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自发说话 6.17±3.41 15.10±4.031) 6.23±4.28 12.07±4.671)2)言语理解 110.83±30.41 139.50±10.551) 112.16±10.41 131.67±10.521)2)复述 42.52±12.56 82.16±10.411) 44.57±10.54 72.83±10.411)2)命名 44.67±17.52 82.16±13.141) 45.67±16.52 70.92±10.241)2)

3 讨 论

头针作为治疗失语症的主要方法,有较确切的疗效[6]。中医理论认为“脑为髓之海”,头为“精明之府”“元神之府”“诸阳之会”。《黄帝内经》中经络循行提出,十四经的经气均可通达至头,故针刺头部腧穴起到调神益智,醒脑开窍,沟通阳气的作用,从而治疗十四经及各脏腑疾病。

人类语言功能主要是由语言中枢进行控制,传统头针疗法也是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在头皮上的大脑功能区投影定位区进行针刺。其采用以腧穴定线,以线为定位的分区方法,不能针对大部分的语言功能区进行刺激,缺少治疗的针对性。运用影像学新技术,逐渐发现除原有的语言中枢以外,其他的皮质和皮质下深部结构的病变也可导致失语(尤其是运动性失语症),可见语言中枢并非是唯一的语言管理中枢[7]。在临床中应用体表定位电头针对运动性失语症进行治疗,该法较传统头针法有两点优势,其一,本治法在解剖学上更接近大脑皮层的解剖学定位,体表定位电头针对病灶的定位更加准确,能更有针对性刺激病灶;其二,在针刺之后,通过频率50Hz,电流强度2mA,30min电刺激,使针感能够更好的透过颅骨,作用于大脑功能区,同时能够减少每日的针刺次数,并达到足够有效的刺激量。本研究证实在提高患者语言能力、肢体功能、生活质量方面均较传统头针有明显优势。

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方法临床操作方便可靠,减少患者每日针刺数量,能够达到足够有效的刺激量,对改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头针治疗方法,是临床上简单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之一。

[1] 王维治.临床神经病学定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137.

[4]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6-173.

[5] 张慧敏,唐强.针康法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7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0):855.

[6] 王煜明,王浩,杜燕兰,等.针灸在中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67-68.

[7] 江钢辉.CT 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15.

猜你喜欢
头针运动性失语症
失语症
飞天(2022年5期)2022-05-18 23:02:36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冰雪运动(2016年6期)2016-05-17 03:37:09
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防治研究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
海军某部运动性中暑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