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

2015-05-29 12:08胡跃进
教师·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职生培养

胡跃进

摘要:职业态度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一个中职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备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价值,也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追求。鉴于此,本文就结合个人经验,浅谈培养中职生良好职业态度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为今后相关的研究增砖添瓦。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态度;培养

所谓职业态度,指从业者针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持有的相关看法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举止,简而言之,职业态度就是一个人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持有的看法及态度。从本质上来看,职业态度实际上就是对劳动的态度,是从业者对社会充分履行自身职业义务的地基。一个人的职业态度是其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积极的职业态度,就不会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可以说,职业态度直接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职业态度甚至比职业能力更重要。

一、培养中职生正确的职业态度,激发其职业热情

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备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价值,也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追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1结合中职生未来从事职业实际,开展相应的职业意义教育

对于绝大部分的中职生来说,当他们从中学踏入中职院校时,就面对了其人生第一个挫折,所学的专业很陌生,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也基本不了解。因而,对于学校来说,要在学生入校第一天就对他们做好职业教育,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来到中职院校,来到这里将会学些什么,学到这些知识以后将会从事什么工作,从事的这些工作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将他们的职业热情充分激发出来。

2

帮助中职生破除传统职业观念束缚,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及目标观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的职业趋向往往会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就当前来说,社会上很多人都是将薪水的多少、工作是否舒适等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标准。很多青年人较为看重文凭,对技能相对轻视,而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不少青年人都不想在社会上扮演工人的角色,有的即使成为了工人也不想做技术。所以,如果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摒弃传统的职业观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思想及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自身所学专业具有的社会价值,并让学生明白从事职业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从而让学生可以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种职业,热爱自己未来走向的岗位。

另外,绝大部分的中职生都是因为中考失利而选择了中职学校,因而,很多人可能对自己的职业追求并未明确,所以,对于学校来说,需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技术型工人也是国家需要的重要人才,职业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上中职可以学到相应的技能,从而可以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以后走向社会也会受益终生;并结合一些典型的技能人才事例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将他们内心中招失利的阴影及时驱散,积极地投入到中职学习中,踏着理想的帆船,向着成功的彼岸出发!

二、结合中职生就业要求,开展相应的职业训练

对中职生进行职业态度的培养时,单凭借枯燥乏味的说教效果不大。因为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进入学校的时候大都没有职业的相关体验,仅仅凭借简单的职业道德说教会让他们觉得内容十分空泛,教育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而,对于中职教师来说,应该结合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对他们平时的道德教育,注重每一个教育细节,不断对中职生进行规范行为的强化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深刻地认知职业和体验职业。要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自觉地规范好自身行为。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用人实际,帮助中职学生成功完成从中学生到中职生的角色转变,完成从中职生向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完成从准职业人向正式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要通过严格的军训,帮助学生培养不怕苦和累的优良作风和认真规范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渗透,从而将学科特性、专业特性以及职业特性和谐统一起来,进一步将职业岗位的相关要求明确化,让学生了解自身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相应的训练。可以定期通过一些知识讲座、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推动职业意识的形成。可以通过定期带学生去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未来的工作条件以及自身的专业特点,让学生对自身职业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典型带动作用,可以通过一些高技能人才的事迹宣传大会等,在学校中掀起相应的职业标兵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明确赶超的目标,使其不断努力,朝着技能成才的目标不断奋进。要结合企业相关标准对学生做出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得他们具备应有的职业人员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进而在踏上岗位时能够很快地熟悉和适应工作。

三、结合相关实践,不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质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将就业作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内在素质作为目标,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相关需求。除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学校还要重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避免一些偏重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而忽视培养职业态度的现象发生。可以说,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就是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因而,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和企业以及一些实习基地做好沟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同时,可以定期对实习企业的领导作出邀请,请他们向学生做好企业文化及精神等的相关宣传,并恰当地引入企业培训,从而让学生能够及时体验充分的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让企业精神内化成学生的观念以及行动。要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增进对企业的了解,懂得团队协作的意义,更好地认识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受企业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不足,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吃苦精神,做事经常眼高手低,不能严格遵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难以达到企业的相关要求。所以,要结合校内、校外的相关实习,建立学习和实习以及就业于一体的中职培养体系,让学生可以在上学阶段就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在上学阶段就实践职业和适应职业。要在重视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重视他们就业竞争力的增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的精神及文化,了解他们的用人规范及标准,了解他们对技能人才的相关需求,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体验劳动换来财富的喜悦,在劳动中不断锻炼自己,从而养成敢于吃苦、爱岗敬业的好习惯,而这些,恰恰是中职生职业态度中最重要的。

综上所述,培养中职学生的良好职业态度十分重要,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开放与实践并举的教育途径,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理想及道德教育,不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态度,从而使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得以全面提高,真正地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孙兵,朱红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2010(02):36—37.

潘姝职业教育——吹响轻松就业的号角教育界,2011(10).

猜你喜欢
中职生培养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