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霁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徐州221300)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家族为显著特征的文坛领军人物,如浙江海宁的査氏家族、江苏吴江的沈氏家族及叶氏家族等。可以说,明清时期的文人名士表现出较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为明显的家族血缘关系。而且这一时期的家族与魏晋时期的家族有着明显的区别。魏晋时期的家族都是大贵族、大官僚之家,以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为显著特征。明清时期之所以称其为家族主要是因其家庭成员的文名而来,如阳羡的陈氏家族(陈贞慧、陈维崧等)即是如此。虽然在这些家族成员中,也有许多人做官,但与魏晋时期的贵族相比,阶级地位相去甚远。我们可以称明清时期以血脉相连的面貌活跃于文坛的家族为文化家族。近年来,关于明清文化家族的个案研究日多,如对浙江査氏,吴江沈氏、叶氏,高密单氏等家族的研究已有多篇论文及专著出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化家族多数处于江南地区。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公认的人文荟萃、学风昌盛之地。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罗列清代三百年各界名人,江南人士占据数量最多。清政府的多数高级官员列籍江南,清代知名的学者、大师大多出自江南,“冠盖京师,凡登揆席,而跻九列者,半属江南人士”。[1]康熙欣然作诗称“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因此可以说江南在明清时期是全国的文学中心和学术中心,诚如梁启超所言:“清学之发祥地及根据地本在江浙。”[2]
此外,明清时期的江南家族教育繁荣,读书好学的风气十分盛行。有清一代,江南人才辈出。徽州科名鼎盛,流传着“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佳话。清代近半数的状元和鼎甲出在江南,常有屡代科场连捷,几乎包罗了清代所有父子鼎甲、祖孙鼎甲、叔孙鼎甲、兄弟鼎甲和累世科甲。“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1],闾里多“朱户相望”,家世多“累世簪缨”,因此清代的文化家族于江南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泰兴,地处江南,绝对不可能不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泰兴,古称延令,地处长江三角洲,于南唐昇元元年(937)置县,县名由来是随泰州兴起之意。明属扬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通州。温润的自然气候,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泰兴自古以来就是经济繁荣富庶、文化灿烂深厚之地。当历史发展到明清这一文化家族林立于文坛的历史时期,地处江南的泰兴具有了那一时代的烙印,出现了许多文化家族,如张氏、封氏、印氏、季氏家族等等。
对于季氏家族的研究,目前学界的关注较少。除陆勇强《清代曲家丛考四题》(《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考述了季式祖的生平、著作,仅两千字左右,王向东、许霁《秀擅闺中风高林下——明末清初扬州才女季娴传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集中研究了季氏家族的女性文人季娴,苏州大学赵小石硕士论文《明清时期通泰地区的家班研究》提及季氏家班等以外,其他的几篇论文都是以季振宜这位季氏家族的核心人物为研究对象,集中于对季振宜作为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校勘家的研究,论文分别有周勋初的《叙<全唐诗>的成书经过》(《文史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季振宜<唐诗>的编纂与流传》(《学术集林》卷二十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贾二强的《全唐诗稿本采用唐集考略》(《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三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罗焕好的《故宫所藏季振宜<全唐诗>的来历》(《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年第2期)、段筱春的《季振宜<全唐诗>流传经过新证》(《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3期)、《季振宜<全唐诗>是怎样进入内府的》(《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说故宫藏本季振宜<全唐诗>》(《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9期)、朱宗宙的《清初扬州著名藏书家——季振宜》(《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上述研究成果,仅仅涉及延令季氏家族个别人物的个别方面,有关该家族的丰富的文献资料,如其百余年的家族谱系,家族成员的文学艺术成果等都还远未被挖掘出来,而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对清代延令季氏家族文学的研究将是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课题。
查康熙及光绪年间的《泰兴县志》,可得延令季氏一族的大概状况。
延令季氏为官宦世家,据县志记载,季缙为延令季氏之宗。季缙,字荣夫,由禀贡任山东安乐县县丞。缙有从子季三骋,其支不可考。缙子季三卿为季寓庸之父,季开生、季振宜之祖父。季氏最为荣耀者即为季寓庸、季开生、季振宜这一支,笔者另有文章详析,兹不赘述。这里把季氏家族成员为官情况及宗族关系详列如下:
季氏家族主要成员出身及为官情况表
季氏家族主要成员宗族关系表
此外,尚有季式祖,字孚公,为季振宜兄。孙枝蔚《溉堂集》录有《赠钱塘县丞季孚公》,中有“令弟沧苇再起为侍御”之句,但不可考其究竟为何支。
季慎行,字端木,季希韩侄。光绪《泰兴县志》记有:“季上舍慎行,给谏从昆弟也。”孙枝蔚《溉堂集》中载《留别季希韩暨令侄端木》,也不可考为何支。
但通过以上资料,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皆为季氏族群中的成员,故录于此处。
除了百余年的家族繁荣,延令季氏家族实际上也表现出了足够吸引专家学者们重视关注的特质,即在数代的血脉相传中,这个家族以其诗礼传家的文学艺术传统以及家族成员硕果累累的文学艺术成就始终活跃于历史舞台,给延令地区的文学艺术之花添上了一缕极其灿烂炫目的色彩。
季良眉,字子常,著有《北村诗钞》[3][4],散佚。
季开生,字天中,号戆臣,又号冠月。著有《戆臣诗稿》二卷,一为《冠月楼诗》一卷,顺治九年至十年乞假南归之作;一为《出关草》一卷,作于戍所。二集后各附辑遗,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4][5]
季振宜,字沧苇,号诜兮。著有《静思堂诗稿》二卷、《听雨楼集》二卷、《奏疏》二卷[3][4],皆散佚。本文予以辑佚,共得诗九首、词两首、文(奏议、序)六篇,详见后文。
季舜有,字天选,著有《寄巢集》[3],散佚。
季公琦,字希韩、方石,著有《方石诗钞》[4],散佚。
季慎行,字端木,开生从昆弟,著有《延令世说》[4],散佚。
季芳馨,字卉浦,著有《到玉堂诗钞》[4],散佚。
季惇大,字廉期,著有《洗心编》、《濂溪全稿》[3],散佚。
季娴,字静姎,一字扆月,别号玄衣女子,季振宜姊,兴华李长昂妻。撰写《雨泉龛集》,已不可见。李长昂选其诗为《雨泉龛诗选》,凡九十三首,前有余飏、陆敏树、张茂枝、季式祖、季开生、季振宜、李长昂、李清序。余飏序作于顺治十年,集子约此时刊刻。后续刻前集,题《雨泉龛合刻》,凡诗七卷、文一卷。文集前有庄复斗、李清序及自序,诗集前有黄昇、陆云龙序,收诗一百三首,止于顺治十六年,集即刻于此时,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又有《季静姎诗选》,不分卷,刻入《诗媛八名家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5]
季妍,季娴女,字安侣,著有《绿窗偶存》[4][6],皆散佚,笔者仅辑得其诗一首《怀兄任荆南》[7]。
高阳《柏台故事》“季振宜”一节谈到:“但沧苇之享名,既不以其官,亦不以其富,是由于他的藏书。”[8]事实的确如此。明清时期私家藏书日益兴盛,季振宜出生于官宦世家,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他大力购求古籍善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其所作《季沧苇藏书目》,又名《延令宋板书目》,深受清代版本目录学家黄丕烈的赏识和重视,后人甚至推崇此书目为“善本书目之泰斗”[9]。季振宜也因此书目奠定了在我国版本目录学和校勘学上的地位,使其以一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校勘家的身份闻名于世。
季芳馨的学术著作有《邃斋草重订李义山诗谱》[3]。据《泰兴县志补》解,此书名中“诗”上当脱“年”字。因为考《宋史·艺文志》载李商隐撰写著作有十三种,没有提到什么诗谱。清初吴江朱鹤龄、徐达源,江都程梦显先后撰有《李义山年谱》,季芳馨当时可能是取诸家之说校辑成书,就像桐乡冯浩的《玉谿生年谱》。
季娴,编有《闺秀集》[10]。《四库全书存目提要》云:“是集选前明闺阁诸诗,皆近体也,后附词一卷。”[10]
季振宜,编有《唐诗》717卷[11],是其在钱谦益《唐诗》手稿基础上,继续搜补校订而成的。钱谦益的手稿则是以明代吴琯《唐诗纪》为本。季振宜的《唐诗》是康熙御定《全唐诗》的底本,水平较高,功劳甚大。
季寓庸,据《泰兴县志校》载云:“姜绍书《无声诗史》:‘寓庸画仿沈周而能登其室,书宗祝允明。’是寓庸实能书画也。”[6]
季开生,据彭蕴璨《历代画史汇传》云:“自幼喜摹仿宋元名迹,得子久三昧。诗笔俊爽,有奇气。”[12]泰祖永《桐阴论画二编》亦极为称赞季开生的书画,并称:“曾见扇头小品,笔致萧散,骨格崚嶒,颇得痴翁简笔松秀神趣。”[13]
季应召,字蒲征。季振宜子,“画猫得神,张壁上,鼠见之,宵遁”。[4]
季尧堃,“以字行号雪江,应召族子,善花卉翎毛,长于画猫”。[4]
季葆仁,《泰兴县志》提到季云程时云:“孙葆仁,字伯棠,增贡,有文誉,善书。”[3]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作为清代江南一大望族的延令季氏家族历经数代,爵位蝉联,百余年风流不衰,在文学、学术、艺术诸领域均作出了一定贡献,是清代延令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世家。本文文章浅陋,但不可因笔者之浅陋而忽略季氏家族主要成员的作品对清代文学、学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补充作用以及这个家族在清代延令文化世家的一席之地。故而笔者先结文于此,以求抛砖引玉,请教于方家。
[1]陈燮龙.梦蕉亭杂记(卷二)[M].中华书局,2007.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中国地方志集成·光绪泰兴县志[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4]中国地方志集成·泰兴县志补[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5]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6]中国地方志集成·泰兴县志校[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7]黄强.李渔研究[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8]高阳.柏台故事·季振宜[M].华夏出版社,2004.
[9]申畅.《中国目录学家传略》之季振宜条[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0]季娴.闺秀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总集类)[M].齐鲁书社,2001.
[11]季振宜.全唐诗季振宜写本(故宫珍本丛刊)[M].海南出版社,2000.
[12]彭蕴璨.历代画史汇传(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泰祖永.桐阴论画二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